列王纪下
一1~18
以色列王亚哈谢
一2 楼上的栏杆 在撒玛利亚遗址的挖掘证实了当时的王宫确实是有二楼的。其建筑风格包括通风的房室,本节中的格栅(和合本:「栏杆」)应该是个木制的格子墙,同时提供遮荫和空气流通。
一2 撒玛利亚 撒玛利亚是北国以色列的首都。进一步资料可参看:列王纪上十六24的注释。
一2 巴力西卜 多年以来学者都相信巴力西卜(Baal
Zebub)是故意的讹体,这名字原本是指在乌加列文献中,经常被称为阴间之主的巴力西布珥(Baal Zebul,即「酋长巴力」)。如此,马太福音十25,十二24等几处新约经文使用「别西布珥」(Beelzebul,和合本:「别西卜」),并以之为撒但之名,就有理由了。「西卜」一字是「苍蝇」的意思,这名若是美称的话,就可能是指他有能力驱逐传播疾病感染的苍蝇。乌加列神祇伊勒杜卜(El-Dhubub)的名字,可能也有相同的意思。有些现存的乌加列咒语,是召唤巴力西布珥避邪驱病的。然而亚哈谢所求问的不是医治的咒语,只是自己会否痊愈而已。伊莱贾在第6节向他提供的,正是这默示。
一2 以革伦 撒玛利亚前往非利士城镇以革伦(米克纳遗址)大约是六十哩的路程。有关此地的进一步资料,可参看:士师记一18;塞缪尔记上五10的注释。
一8 伊莱贾的衣着 有关伊莱贾外衣的讨论,可参看:列王纪上十九19的注释。然而本段却没有具体提到他的外衣,只是将他形容为「多毛」:所指的可能是他的衣服(和合本、NIV:「毛衣」),也可能是他本人。后者的可能性较大,因为 NIV 译作「带子」(和合本:「皮带」)的字眼,在其他经文一概指缠腰布。如果他是穿着其他衣物的话,这缠腰布就无法看见了。当然,另一个可能是他是披着一件多毛的斗篷,但却可以看见斗篷底下只穿着皮制的缠腰布。
一10 火从天降 古代近东的风暴之神通常备有霹雳作降火之用。这时代的亚述君王则形容神明为烈火,又用火在前面开路。亚述王艾萨克哈顿(主前七世纪)将自己军队的挺进和攻击,形容为不能压抑的火。这都是神明据称开入战场的姿态。霹雳所放的火是他的主要兵器。
一17 年代小注 亚哈谢的兄弟约兰继承他的王位。按照蒂利的考证,他的在位日期是主前八五二至八四一年。如此,犹大和以色列在同一时间,由两位名字几乎完全相同的君王统治。
_
米克纳遗址
二1~18
伊莱贾被提升
二1 吉甲 名叫吉甲的城镇有好几个,要断定本节所指的是哪一个并不容易。最有名的一个在耶和哥附近(见:书四19的注释)。但如果是这个,他们先从吉甲到伯特利,再从伯特利到耶利哥就变得很奇怪。此外第2节说他们「下」到伯特利,若是这个吉甲,也不合理。另一个吉甲则在迦巴、密抹一带(见:撒上十三4的注释)。这城在伯特利以南只有几哩,并且需要下山才能到达伯特利。
二2 伯特利 伯特利是一个金牛犊神庙的所在地,也是重要的宗教中心。其历史包括了族长(创二十八)、征服和定居(书八;士一)、塞缪尔(撒上七),并且至少有一段短时期,约柜是停放于此(士二十26~28)。
二3 先知门徒 当时人可以受训为职业的先知,以色列史的早期有先知的行会,一般称为「先知的儿子/团体」(和合本:「先知的门徒」)。这些先知通常使用各样的办法,预备领受预言性的神谕。在驱使人进入昏睡(超脱)状态方面,音乐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相信这种状态能使人易于领受神明的信息。马里文献提到庙宇中有整个阶层的人,经常作出超脱式的预言。亚喀得文献则使用「马尔巴里」(mar bari,意即「巴鲁〔baru〕之子」)一语,作为属于一个行会的占卜者,他们偶尔也会说出先知性神谕。
二4 耶利哥 伯特利到耶利哥大约是十二哩的路程(大部分是下坡路),半天就可走完。在亚哈时代这地已经重新有人定居(见:王上十六34的注释)。
二6 约但河 约但河比耶利哥再远五哩。这大约是乔舒亚过约但河的地点。
二9 加倍 伊莱沙求得「双份」(和合本:「加倍」)的意思,不是要比伊莱贾多得一倍,而是比其他继承人多得一倍。这是延续家庭之长子承受遗产的惯例。伊莱沙所求的是作为伊莱贾衣钵传人的地位。
二11 伊莱贾升天之处 伊莱贾的事工一直是摩西生平事迹的反映。过到约但河东之后,他们是朝着尼波山(摩西去世的地点)的方向行去,这山距离约但河约十哩。经文虽然没有提及尼波,也没有提到他们是在山上,却显示他们是在这一带地区。
二11 火车、火马、旋风 译作「旋风」的字眼通常都与神的作为有直接关系(拿一:狂风),有时则显示祂的临在(伯三十八1)。至于战车的象喻则较为难解,因为经文之中的火车、火马并没有扮演什么角色。在古代近东的象喻之中,重要的神明往往有战车随行。一个名叫拉基布伊勒(Rakib-El)的神祇,是迦南神明伊勒战车的驾驭者。在文献中,他和风暴之神哈达有关,只是现有资料太少,不足以进一步详细研究这个值得留意的关联(如本节之战车与暴风)。在亚喀得文献中,太阳神沙马士的谋士布内内(Bunene)是指定的战车驾驭者。战车与太阳神有关的一点,可能是火车的解释。驾驭者的责任是运送神明,特别是送他进入战场。在以色列的宗教信仰中,耶和华有时按照古代近东熟悉的概念自我显现。例如在伊莱贾与巴力先知竞争的事件中,耶和华自显为控制丰饶,能够降火响应人的神;这种象喻性语言经常把祂喻为太阳(诗八十四11)。按照本段的描绘,风暴之神哈达有战车驾驭者偕同,可能与祂有共通之处。这些相似之处显示本节可能是应用一般人熟悉的象喻,来澄清神明在这个前所未见的关头所扮演的角色。
二12 我父 「父亲」的称号在希伯来和亚喀得语中,可以是指一组人的领袖。同样「儿子」是指该组人的一份子。
二12 以色列的战车马兵 经文没有清楚表示伊莱沙这时是高呼他的所见,还是以这称号描述伊莱贾。若是后者(如十三14所暗示),这称号可能表示他把伊莱贾的地位形容为战车的驾驭者,不但与神关系密切(参二11注释中的布内内),更是送祂进入战场之人。
二12 把衣服撕裂 撕裂衣服和发上蒙灰一样,是古代近东常见的示哀方式。乌加列史诗《阿赫特》(主前约1600年)是个经外的例证:故事主人翁的姊妹预言旱灾来临时,撕裂父亲的衣服。此举往往是为亲人、朋友、重要人物之死(撒下三31)致哀。
二13 先知的外衣 伊莱贾在列王纪上十九19将自己的外衣搭在伊莱沙身上,拣选他接续工作。本节所述的外衣,有别于塞缪尔记上十五27的外袍。这件独特的先知外衣很可能是兽皮所造,外表多毛(见:亚十三4),虽然不是每件外衣都是如此。古代近东文献甚少提及先知的衣着,因此难以比较。可能有关的一点,是由这个时代开始,亚述铭刻描绘了几个身穿狮头外衣的人。这些人有几个正在进行仪式活动(舞蹈),并且偕同神明。按照学者的臆测,他们可能是驱邪者。在本节之中,伊莱贾的外衣是伊莱沙继承他的灵和能力的表征。
二19~22
耶利哥的水
二19 水质恶劣 耶利哥旁的苏丹泉水质素有问题,乔舒亚记六26和列王纪上十六34的注释已经详细讨论过。除了上述注释讨论过的寄生虫理论以外,另一个看法认为耶利哥城塌陷时地底岩层可能同时变位,使泉水受放射性污染,因而导致不育。
二20 新瓶和盐 新瓶是没有受过不洁之物污染的瓶子,表示他是进行某种仪式。这字虽然全本圣经只在这里出现,含义不明,但译作「瓶」(和合本)总比新国际本的「碗」来得理想。盐是用来对付咒诅,因为咒诅与悖逆有关,而盐则是防止悖逆的象征(见:士九45注释)。
二23~25
童子与熊
二23 嘲笑者的年纪 用来形容这些人的有两个不同的用语。第一个(23节)是一个名词、一个形容词结合的词组,在别的地方指儿童和青春期前的少年。第二个(24节)则是指年轻的一代,婴儿(如:得四16)到中年人(如:王下十二8,罗波安当时四十岁,而这些少年人是他的同辈)都包括在内。这群人大概是十多岁的少年。咒诅的是伊莱沙,施行审判的却是神。
二23 秃头 伊莱贾若是多毛(见一8的注释),伊莱沙的秃头和他就有很大的对比,可能会有人以为他的能力永不会及得上他的师傅。因此,这些讥笑的话就等于是否认他的先知位分和呼召。而他的咒诅若实时成就,便能突出地否定这种想法。如此,伊莱沙在第19~22节消除了一个咒诅,在第23~24节却施行了另一个咒诅。
二24 熊 叙利亚熊在这时代仍未绝种,在以色列的森林中居住。熊通常出没于中央山地的山林地带,栖息于洞穴和森林之中。伯特利比耶利哥接近这些森林地区。兽患通常被视为神的惩罚(见十七25的注释)。
二25 伊莱沙的路线 耶利哥到伯特利约有十二哩的路程。伯特利到迦密山则几乎七十五哩。迦密山回到撒玛利亚差不多是四十哩。
三1~27
摩押之战
三1 年代小注 第一章17节已经提及过约兰继位。按照该节圣经,他是在约沙法之子约兰第二年登基;本节则作约沙法十八年。因此蒂利相信约沙法和儿子有一段共同执政的时期,他认为该年是主前八五二年。
三2 巴力的柱像 神庙和庙宇经常将立石安置在摆设偶像的壁龛中。这些石块上有时刻着神明的浮雕,但大部分都是空白一片。以色列很多地方的挖掘,如:但、基色、阿拉得,都找到了这种石头。
三4 摩押王米沙 米沙以其碑文(摩押石碑)著名。碑文详述摩押从前受以色列所控制,并且颂扬米沙解放他们的功绩。这个四呎高的石碑一八六八年发现于亚嫩河北岸底本的遗址。碑文纪念神殿落成,指名述及暗利,又提到他的儿子(亚哈,也有可能是他孙儿约兰),但未书其名。内容说到摩押国神基抹曾经藉以色列惩罚自己的地,但如今则带来胜利。下一节圣经提到米沙成功地摆脱以色列的控制(亚哈谢年间?),故此摩押石碑的事件发生在本段记载的事件之前。
_
摩押石碑
三4 贡品 十万只羊羔虽然看来是极多的贡物,仍远逊于亚述王西拿基立自称取自巴比伦的八十万只羊。
三6~8 战略 米沙在亚嫩河北岸的米底巴平原设防,因此联军不容易从北面攻打摩押。结果他们南行经耶路撒冷、希伯仑、亚拉得,再绕过死海南端(穿越以东旷野),从意料不到的方向进攻摩押。从撒玛利亚行军到亚拉得约有八十五哩,从那里采取较直接的路线,则再有五十哩才到达吉珥哈列设。
三6~8 以东旷野 以东旷野不容易考证,但第9节提到他们行军七日,显示所指的是以东东面的地区。他们可能是绕过撒烈溪的南面,从东面进击摩押。
三9 没有水喝 从离开耶路撒冷的时候开始,他们所经过的都是干旱荒凉的地带,没有什么水源。在这种气候很容易便会脱水,甚者致命。
三11 先知在场 宗教人员(祭司或先知)随军是古代近东军队的常规。他们的功用是求问神明、观兆、献专用的祭,以及在军中作为神临在的代表。
三11 倒水在伊莱贾手上 伊莱沙被形容为伊莱贾的私人随从。他所做的虽是卑贱的工作,和这位传奇性先知的关系,以足为他们带来神助的盼望。
三13 父亲、母亲的先知 约兰的父母亚哈和耶洗别,是事奉巴力和亚舍拉先知的支持者。可圈可点的是约兰没有否认这些先知和他们事奉的神明,只是回答说这是耶和华发动的战事,要祂来处理。这可能表示这位北国的君王可能曾经求问耶和华,并且得到有利于军事行动的答复。但也有可能这联盟得以实现,是因为约沙法曾为自己的参与求问耶和华之故(见:代下十八4~7)。无论神的指示如何临到,约兰如今的诠释却是耶和华蓄意导致他们灭亡。
三15 弹琴的 这字译作「乐师」更佳,因为经文没有说明乐器。它最可能是戴维为扫罗弹奏的手竖琴。特别是在这个较早的年代,先知通常使用各样的办法,预备领受预言性的默示。马里文献记载神殿中有一批人专门起乩,领受预言信息。在驱使人进入昏睡(超脱)状态方面,音乐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相信这种状态能使人易于领受神明的信息。手竖琴的结构通常是共鸣箱顶设有两支竖臂,弦线在乐器上部以横杆相连。迦南人的米吉多城发现了好几个这种竖琴的样本。
三17 水的供应 军队可能是在撒烈干河河谷一带。撒烈和其他干河一样,都是按季节排下高地的溢流。故此在低地无雨之时,干河也会突然满水。干河一涌而来的河水转瞬流尽,挖沟是蓄留河水的办法。知道高地下雨,大水将临的人,还有底波拉(见:士四14~16)。
三22 水红如血 在炎热空蒙的旭日底下,沙岩水道中的水被误认为血,是不难想象的事──尤其是摩押人没理由相信河床上到处都是装满了水的坑。但他们如果真的以为眼前所见的是血,尸体又在哪里呢?摩押人若是存着劫掠的心冲锋出来的话,所见的比较有可能是看来空置的阵营。因此他们是将水的出现视作兆头,以为敌军内哄,互相击杀,逃兵流散。实际上,美索不达米亚一个观兆系列文献指出河水如果带血,内部不和会导致军队自我为敌,兄弟阋墙。亚述对战争的描绘又包括血流成河的场面。
三25 摩押的待遇 破坏生态环境的目的,是要在经济上造成长期的破坏。水泉和农田的石头终有一日能够清除,但要重建有生产能力的农业经济却是漫长而艰巨的过程。水泉有时会改道到另一个较不合用的出口,田地所受的损坏可能严重到生产力大为降低的地步。砍伐树木对于生态平衡更有严重的影响。除了树荫和木材的损失以外,表土侵蚀更能扩大林木丧失对环境构成的不良影响,加速田地荒废的问题。有些果树(如:枣椰树)需二十年的培植才开始多产。摧毁农业基础是侵略军采取的典型战术,目的是折磨被征服者,以及促使他们迅速投降。亚述的记录和浮雕对于所采取的惩戒性手段记载得尤其详尽。这些手段包括了砍伐树木、破坏牧原,和毁坏供灌溉用的水道系统。
三25 吉珥哈列设 这是摩押南区首都的名字,又称吉珥摩押(和合本:「摩押的基珥」;赛十五1)。学者考证为现代的凯拉克,位于亚嫩河以南十七哩,王道之上。考古学家未有在当地进行挖掘,但表层勘测显示有少许铁器时代遗迹。
三27 以孩童为祭 北非洲(迦太基)和萨丁尼亚的腓尼基遗址,都挖掘到以孩童为祭的考古证据。亚述时代(主前八至七世纪)的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也都奉行这个习俗。几处经文都记载了把孩童以牺牲的形式奉献给神明的作法,其目的有时是丰饶(弥六6~7),有时是作战胜利(士十一30~40),如本节。然而圣经的律法却是从不容许以此作为祭物,献给耶和华的(申十八10)。某个主前八世纪的腓尼基碑文,记述基利家人与敌军交锋之前,向摩洛献祭。
四1~7
把油供应给赤贫妇人
四1 先知门徒 请参看二章3节的注释。
四1 债奴 由于古代近东自然环境缺乏稳定性,农民和小地主往往需要欠债。旱灾和随之而来的失收若果持续超过一年,问题只会更加严重。他们可能被逼得出售土地财产,甚至家人和自身。以色列法律顾及这种情况,一方面为债主提供合理的劳工期,另一方面亦为债奴规定时限。为奴不得超过六年,重获自由后债务亦同时取消。对某些人来说,这可能是个适当的解决方法。但如果无地可回,很多人或会选择继续服侍债主,到城市谋生,或者参军。
四2 油 油是橄榄油;易燃,烹饪时可作酥化剂。烹饪前通常先与谷物调合,有时可涂在面团上面。
四8~37
伊莱沙和书念妇人
四8 书念 书念位于耶斯列谷东端,摩利冈的西南麓。这城名列于埃及的行程表中,其遗址有铁器时代的遗迹。
_
鸟瞰书念及耶斯列谷
四10 屋顶的房间 铁器时代以色列的典型房屋是所谓的四室房屋。一楼的后室宽度与房屋相等。前部分作三个彼此平行,但与后室成直角的房间。中间的一个经常是露天的院子。学者相信这些屋子大部分楼高都是两层,但存留至今可供考古学家观察的却少之又少。本节所用建筑术语之含义已不可考。
_
夏琐一间西室房屋的遗迹
四16~35 儿子的赏赐、收取、复苏 在乌加列史诗《阿赫特》中,正义的达尼珥王蒙神明赐予儿子(阿赫特)。由于失宠于神明,其生命被夺去,后来得以复生,显然是神明使他复苏。
阿赫特的记载的细节和本段虽然全无共同之处,神明有能力赏赐、收取、重新赐与,却是常见的主题。
四18~20 死因 学者虽然通常将儿子的死亡归因于中暑,其他看法还有脑出血、脑疟疾、脑膜炎。但圣经所记细节太少,因此诊断不可能太有把握。
四23 月朔和安息日 由于使用阴历,古以色列人每隔二十九至三十天,把每月的初一日,即新月初现之时,庆贺为节期。当日和安息日一样,需要中止一切工作(见:摩八5),并且献上祭物(民二十八11~15)。在王国时代,君王是这些庆典的要角(见:结四十五17)。
月朔从主前第三千年纪末叶,直到主前第一千年纪中期的新巴比伦帝国时代,也是美索不达米亚的重要节期。这是一般人咨询先见或寻求默示的良机,这可能是伊莱沙和这些圣日有关的原因。
四25 迦密山 由于圣经没有提供伊莱沙住在迦密山何处的数据,准确地点难以断定。然而书念和迦密山区的距离约有二十哩。
四27 抱住神人的脚 抱脚是自卑和恳求的表示。此举在旧约虽然不复重现,亚喀得文献却记载了各种各样的亡命之徒和求助之人,抱住王的脚来表示顺从或降服,以及作出请愿。
四29 束上腰 为求保证长衣不会对剧烈运动构成干扰,外衣的下摆可以拉起来绑在腰带底下。
四29 把杖放在孩子脸上 除本段以外,圣经再没有提到过先知有杖的配备(摩西的杖是另一个希伯来语字眼),这字在其他经文中只是指用作支持身体的普通杖子──很多时候是拐杖或手杖。第31节似乎显示伊莱沙和基哈西相信这杖有可能使孩子复苏。按照亚喀得的咒语文献,杖有时是驱赶阿萨库(asakku,带来疾病和发烧)邪灵的器具。由于孩子感到疼痛的是头部,杖要放在他的脸上。
四34 伊莱沙采取的步骤 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咒语文学中,器官与器官的接触是邪灵控制对象──附身──的方法。按照这种信念,生机或活力能够借着不同器官的接触,从一个身体转移到另一个身体。先知仿照据称为邪灵所用的方法,就能靠着耶和华的力量(留意他的祷告)赶鬼,使孩子复生。不少学者认为这是圣经之中感应法术最明显的例证之一。
四35 打了七个喷嚏 译作「喷嚏」的字眼只在本节出现,含义不明。按照上文下理,这字指「抽搐」或「呻吟」也是有可能的。
四38~41
毒汤
四38 吉甲 位置不能确定;参看二章1节的注释。
四38 锅 这是供煮食用的宽口锅子。可以是陶器,也可以是金属制品。
四39 熬汤的作料 学者一般相信有毒的作料是称为苦西瓜(colocynth)的黄瓜,今日普遍称为「所多玛苹果」(apple of Sodom)其毒足以致命。
四41 加面 粗面粉和细面粉被视为有驱除邪术的法力。古代近东的施咒或仪式经常用得上它,只是不如本节所述。面粉有时可以制作面团小像,用于法术仪式中。有时则在施法对象周围洒上面粉圆圈。伊莱沙所采取的步骤往往都与法术界有相像之处,但永不依照常见的方式,也没有仪式性的成分。
四42~44
喂饱多人
四42 巴力沙利沙 巴力沙利沙的传统位置是沙仑平原上的伯萨里萨(Bethsarisa),在约帕西北偏西约十五哩外。其他解经家则采取比较接近吉甲的地点,如以法莲山地东部,伯特利西北约六哩的隐萨米亚(Ein Samiya)。
四42 送给伊莱沙的礼物 礼物中的初熟的果子通常是献到神殿中给祭司使用的。身为神人的伊莱沙显然也有资格接受这等礼物。
五1~27
伊莱沙和乃缦
五1 亚兰/叙利亚 以色列北面的亚兰地,希腊人称为叙利亚。现有证据显示亚兰人主前第二千年纪一直在幼发拉底河上游定居,开始时是农村居民和牧人,后来在政治上成为联盟国。在这时期他们有时是盟友,有时则是为以色列带来最多侵扰的敌人。
五1 痲疯 研究本节用语的学者认为经常译作「大痲疯」的字眼,正确的翻译应该是「(皮肤)损害」,或可以用较不专门的「鳞屑状皮肤病」。这些皮肤上的斑点可能有发肿、流脓,或鳞屑的问题。亚喀得语的用语亦同样广泛;巴比伦人也是视之为不洁,又看为神明的惩罚。在古代近东,临床痲疯病(汉森氏病)要到亚历山大大帝时代,才有发生的记录。并且汉森氏病最主要的病症一个也没有在古代文献中出现,反之,所列的症状却显示与汉森氏病无关。经文不把它形容为传染性的病症。现代医学照所记的描述,可以诊断为牛皮癣、湿疹、瘌痢、脂漏性皮肤炎,以及一系列的霉菌感染。整个文化对皮肤病的憎恶,可能是因为它看来(有时还有气味)彷佛死尸腐烂的皮肤,因而与死亡有关。自然而然的厌恶感,加上基于仪式而非医药因素的隔离,使患者被社会遗弃之地位严重恶化。
五5 乃缦的礼物 乃缦所携同的是数额惊人的礼物。十他连得等于三万舍客勒,换言之大约七百五十磅银子。六千舍客勒金子约是一百五十磅(一舍客勒金子大致等于十五舍客勒银子)。换算到今日的购买力,这是七亿五千万美元。典型的年薪是十舍客勒银子,一舍客勒金子可以买一吨谷物,可见这数额是何等巨大。
五6 向外国君王求医 君王为疾病向异邦君王求助的例子有好几个。赫人对巴比伦的驱邪者有很高的评价。埃及大夫则以医术精湛闻名,其眼科尤然。
五7 撕裂衣服 撕裂衣服,特别是王袍,是示哀的意思。后者表示此乃全国性的危机或灾难。圣经一直没有告诉我们当时谁是以色列王,但和伊莱沙接触的主要是约兰王。
五10 约但之旅 伊莱沙大概是在撒玛利亚(见24节的注释),到约但河大约是四十哩的路程。撒玛利亚和约但河之间并没有直接、易走的途径。他大概要循所来的原路北上多坍,沿多坍谷到耶斯列平原,再从耶斯列穿越基利波山隘,经伯珊下到约但河。
五10 沐浴七回 按照美索不达米亚的南布尔比(namburbi)仪式,保护性净化的方法是面对上游浸水七次,再面对下游浸水七次。仪式又包括把献给伊亚神的礼物放入水中。其信念是流水能将不洁带到冥界。伊莱沙在此所选择的,也是一个对于生活在充斥着法术仪式的世界里面之人,有相当熟悉程度的步骤。从医学角度而言,以色列好几处地方(如:提比哩亚附近),都有能够使患上某些疾病的皮肤恢复健康的温泉。然而经文特别提到约但河,不得与矿泉相混淆。
五11 预期的步骤 乃缦显然预期伊莱沙使用别的方法。呼召和念咒时经常同时需要举手(这译法比「摇手」为佳)。亚兰的札库尔(Zakkur)碑文和好些浮雕都描述举手祈祷的动作(右手举起,手心向内,肘部弯曲)。亚喀得文献中称为舒伊拉(shuilla,举起手)的一系列的咒语,现存的抄本都是来自当代。这些著作以呼召和赞美神明的祷文开始,逐步提升至祈求平息怒气、保护、驱邪的祷告。按照古代的世界观,执行仪式而不召请专人按照正当的动作念咒,主持一切步骤,是很不寻常的一回事。毋需专家在场,使乃缦误以为任何水源都有净化的功效。他预期伊莱沙以专人的身分使他的病情改观,伊莱沙却故意不担任这角色。
五12 亚罢拿和法珥法 部分古卷的异文作「亚曼拿」(Amana)大概比亚罢拿(Abana)为佳,因为前利巴嫩山脉有亚曼拿山,又有亚曼拿河(今名巴拉达河〔Barada〕)从山侧流入大马士革平原。法珥法河的位置则较难确定。它可能是从黑门山侧流进大马士革东南面沼泽地带的阿瓦吉河(el-Awaj)。
五17 将土带回 乃缦坦言他带这些泥土回去是要用来献祭。这话表示他有意用带回去的泥土筑坛(本节所用的「土」,与出埃及记二十24,命令他们建筑土坛的字眼相同;进一步资料见:该节经文的注释)。
五18 临门庙 临门(Rimmon = Ramman「打雷者」)相信是亚兰诸神之首,风暴之神哈达的别号。学者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虽然很有把握,这名字在圣经以外依然从未出现(见:亚十二11之「哈达临门」)。大马士革(大马色)有限的挖掘未能发现本节所述的庙宇,然而乌迈亚德清真寺(Umayyad Mosque)的基石之中,有一块发现是来自这时代的立石碑(orthostat)。这碑用玄武岩制造,上刻文字。它在此被发现,表示清真寺可能是建于古代庙宇遗址之上。
五22 先知门徒 请参看二章3节的注释。
五22~23 基哈西所求 与乃缦准备好要付的数目相比,基哈西的要求绝不过分,但这笔款项依然相当可观。一他连得银子是三百年的薪金(对于年薪三万五千元的人来说,这就等于一千万元了),乃缦更给他双倍。基哈西所冀求的是一生无忧。
五24 山冈 新国际本译作「山冈」(和合本同)的字眼是个专用术语,指通常与王城相连的卫城。这字显示伊莱沙当时住在撒玛利亚。
五26 指摘基哈西 无论这笔金钱是乃缦的私产还是来自亚兰王的国库,基哈西都可以自辩说他是收回掠自以色列的物而已。但基哈西的动机与慈惠和充实国库无关。伊莱沙口中的「橄榄园、葡萄园、牛羊、仆婢」,是指他用这些钱可以买什么东西。新得的财富能够为他带来终生受用不尽的奢华和安逸。基哈西把作为先知的高贵呼召,贬低为出租神能力图利的行业。
五27 病症的转移 初民相信祝巫能够借着魔法和咒语使人患病。消除疾病的仪式(如:南布尔布仪式)通常包括将邪恶转移到某个对象,然后把它丢弃。一般观念是乃缦的病藉沐浴仪式转移到水中,随流水消逝。但乃缦也曾触摸过带来的礼物,本段将礼物视作将邪恶转移的媒介。这概念和我们所谓的接触传染病原相仿(但在医学上没有一个皮肤病的病原体能够如此迅速地藉自然方法传播)。
五27 基哈西的厄运 请参看五章1节的注释中有关大痲疯的讨论。这不是死刑,他不但没有生命的危险,连健康也没有危险。这病可算为社会性疾病,被社会遗弃是其主要后果。这病像「雪」的形容最可能是指它像雪花片片,不是指颜色(某些译本中的「白」字是加上去的)。
六1~7
斧头失而复得
六1 先知门徒 请参看二章3节的注释。
六2 建屋的木料 由于聚会听伊莱沙讲学的地方太小,他们决意合作建筑一个较大的场所。森林茂密的约但河谷是获取木料的理想地方(皂荚木、垂丝柳、柳树的可能性最高)。
六5 铁斧头 这时进入铁器时代已久,然而铁器随着打铁和冶炼科技的进步,虽然日渐广泛,却仍是高价贵重之物。
六6 斧头漂上来 法术有一类牵涉接触和转移礼仪。与具有法力的对象的接触,能够将属性和特征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圣经没有说明伊莱沙砍下来的是哪种木头,但美索不达米亚仪式所用的通常是垂丝柳木。神的先知如此广泛使用似乎与法术有关的活动,或许有人会觉得不宜。但不能否认的一点,是在古代的人眼中他就像是施行魔法一样。请参看四章34节,四章41节,五章11节的注释。
六8~23
目迷之亚兰军被伊莱沙所擒
六9~11 先知提供军事数据 按照古代近东先知活动的例证,君王经常向先知咨询军事事务。然而伊莱沙提供的情报,却远比其他文献中的例子来得具体。
六13 多坍 住于多坍遗址的这城十分壮观,占地约二十五英亩,位于撒玛利亚北面十哩,行商和牧人北上耶斯列平原的主要大道之上。城周(多坍谷)是良好的牧场,因此早在初铜器时代(主前3200~2400年)已经发展成主要的城市,并且对行旅来说是自然的地标。经外文献虽然没有提及这城,考古学家却已肯定铁器时代第二期,当地有大规模定居的痕迹。
六17 火车火马 经文不是说火车火马遍布众山(复数),而是满了(一个)山,并且围绕伊莱沙。这一点显示这「山」是多坍城所在的遗址(这城比四周的平原高出两百呎)。他们代表先知的侍卫。耶和华经常被称为「万军之主」,即天军的统帅。祂这队战车来此是要作战。有关火车火马的进一步讨论,可参看二章11~13节的注释。有关耶和华作为神圣战士,则可参看:塞缪尔记上四3~7的注释。
六18 眼目昏迷 用来形容昏迷的字眼,本段以外只用来描述所多玛城中罗得家门外聚集的人群(创十九)。这字与亚喀得语中昼盲症一字有关,在希伯来语(和亚兰语)中,又用来形容夜盲症(与创十九吻合)。按照亚喀得文献,上述两种病症都需要法术来医治。昼盲症和夜盲症的主要病因,都是缺乏维生素 A,而维生素 B 的缺欠,可能亦助长了两处经文都显然提及的昏乱感觉。所以医治这些症状的法术中,主要的一步使用了(富于维生素 A 的)肝脏,是很值得留意的一点。杜库提宁努他史诗一个值得注意的段落中,这位亚述王记述诸神如何站在他的一方,沙马士(太阳和正义之神)据称使敌军目盲。
六19 多坍到撒玛利亚的路 要领这个看不清楚,神志昏乱的军队走路,这段十哩的路程可能需要颇多时间才能走完。
_
多坍遗址
六21 我父阿 「父亲」的称号在希伯来和亚喀得语中,可以是指一组人的领袖。同样「儿子」是指该组人的一份子。王用这称号表示他接受伊莱沙的地位,并且反映他对神人的尊重。
六22~23 战俘的待遇 「弓的俘虏」是亚述文献中形容作为战利品之人的一个字眼。胜利者可随意处置他们,或以他们为苦役,或出售为奴,或把他们释放。伊莱沙的用意是要趁此机会和亚兰建立友好关系。为他们摆设的是个盛宴,甚至可能是建立条约协议等特殊场合而设的团体性筵席。
六24~七20
撒玛利亚之围
六24 便哈达 这时代的亚兰历史还有许多需要澄清的地方。问题至少有一部分是因为好几位君王都名叫便哈达(即「哈达神之子」)。撒缦以色三世的碑文则将当时在位之人名为哈大底谢,使问题更加复杂(见:撒下八3的注释)。第一位便哈达在列王纪上第十五章出现,他在位年间是在主前九世纪,但作出更准确的日期考证已不可能。列王纪下八章中被哈薛所谋杀的王名叫便哈达(约主前842年),但后来继哈薛作王的人,也是名叫便哈达(王下十三24)。便哈达其名在一篇奉献给默珥卡特神的碑文中出现,但却不清楚是指哪一个便哈达。学者提出诸王的年代次序可能是:便哈达一世(王上十五),便哈达二世(王上二十),哈大底谢(撒缦以色三世的碑文,有人认为这是便哈达的异体),便哈达三世(默珥卡特碑文,王下八章),哈薛,便哈达四世。古代近东暂时再没有其他材料,来解答这个谜。本段如果是按照正当时序记录,当时在位的就必然是便哈达三世。但如果本段不是按照时序,而是主题性地记载当时的史实,则这围城之王可能是哈薛的继承人。
六25 围城导致饥荒 围城的用意就是要使城中居民极度饥渴,因而不战而降。本节的饥荒与自然环境无关,而是围城导致粮食用尽的结果。
六25 贱粮的价格 「驴头」应该是人最不想吃的东西了,但仍以高得荒谬的价钱出售。标准的月薪大约只有一舍客勒。本节的第二项可能真是鸽子粪(直译;和合本,NIV 脚注),它有在极度艰难处境中用作食物的记录;但也可能是某种有刺皂荚树的豆荚(NIV),这字在亚喀得语偶尔有此用法。这东西不论是用作食物还是燃料,几盎司(按照 NIV,约0.3公升)已经值多个月的薪水了。按照《纳兰辛的古他传奇》(Cuthean Legend of Naram-Sin;纳兰辛在主前第三千年纪末叶统治美索不达米亚),六夸脱半的大麦(不足一星期的粮食)在围城之时值银子五十舍客勒(五年的薪水)。
六29 人吃人 人互相吃食是主前七世纪亚述条约的标准咒诅之一。在面临饥馑之时,这是逼不得已的最后手段。严重饥荒(例证可见于《阿特拉哈西斯史诗》)和围城(如:主前650年左右亚述巴尼帕围攻巴比伦)都能使食物供应断绝,导致本段经文所述,或条约所预期的这种绝望。围城在古代经常发生,故此,这种情况并不如想象中的罕见。
六32 长老 长老是城镇和支派中具有影响力之家族的代表。他们与伊莱沙同坐,期待他领受默示,指示行动方针或宣告拯救将临。然而这位圣经不记其名的君王显然因为久等默示,此时已经忍无可忍(33节),认定这次围城是耶和华的惩罚。在以色列,视先知为宣告者和视先知为唆使者两个概念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因为古代普遍的观念,是长于此道之人有能力驱使神明服从他说的话,而以色列依然未能摆脱这种观念。以色列王认为激动耶和华对撒玛利亚采取行动之事,伊莱沙难辞其咎。
七1 价格改变 一细亚约等于七夸脱半,大约足够一个成人一星期的食用,故此本节的价格仍是过高(然而参较六25的注释,就可看出处境已经大为改善)。巴比伦文献提供了价格的数据。在正常情形下,一舍客勒可以买到大约一百夸脱大麦,但这时只能买到十五夸脱。亚述巴尼帕围攻巴比伦时,一舍客勒只能买十夸脱大麦。一家四口糊口所需大约是每日四夸脱大麦。
七2 军长 学者相信这里所用的字眼原本是指战车上的第三名队员,这人的职责是持盾保护驾车者和弓箭手。后来则在战车场合以外,泛指拿兵器的人,或在行政事务中作王辅助的人。
七2 天上的窗户 经文用富有诗意的「天上的窗户」一语,来形容降雨的出口。这不是科学化的用语,而是从说话之人的角度描述,就如「日落」一类现代用语一样。除本节以外,这个说法在古代近东文献中出现的惟一案例是巴力建屋的神话。他居所的窗户被形容为云层的裂口。但即使在此也和雨水无关。军长只是泛称神的供应,因为讨论的主题是食物,不是水。
七3 大痲疯 有关在此译作「大痲疯」的皮肤病患,可参看五章1节的注释。这些被社会遗弃者比城中的人更加贫乏。
七6 赫人和埃及人的军队 赫人几个世纪以前已经离开了安那托利亚的家乡,在亚兰以北,以迦基米施和卡拉特珀(Karatepe)等城邦为中心的地区定居。在这时代,哈马很可能仍是赫人城邦之一。赫人诸邦和亚兰人之间素来已有争战。埃及则比较难以解释,因为甚少证据显示这时代的埃及在黎凡特地区有活跃或有兴趣的迹象。此外,埃及人有复数的「诸王」也很奇怪。部分学者提出此字应作「穆斯里」(Musri;原文 ms]ry),不是「埃及」(希伯来原文 ms]rym)。其地点虽然未有定论,所指的却就是同时代撒缦以色三世碑文中的穆斯里。穆斯里是主前八五三年夸夸一役中,与撒缦以色三世作战的「哈提地」联军的一份子。在主前八四一年撒缦以色三世黑色石碑的进贡名单中,穆斯里之名紧接在以色列王耶户之后。这穆斯里若如很多学者所假定是埃及的话,本节就证明了埃及在这地区活跃。它若在北叙利亚,则其位置至今不明。部分学者支持这论点,因为主前八世纪亚兰的塞菲雷条约,也提到它是阿尔帕德(Arpad;北叙利亚之阿勒坡以北)的邻邦,其他学者则认为这个穆斯里不是地名,而是君王的名字。
七10 守城门的 有墙城市的城门必然在晚上关锁,围城之时当然长期上闩。
七15 亚兰撤退 撒玛利亚的领袖怀疑这是古时十分有名的计策──表面放弃围城返国,暗地设下伏兵。几个世纪前希腊攻取特洛伊城,大概是这计策之使用最有名的例证。史诗《埃利奥特》记载了这场战事的始末。他们追踪撤逃的亚兰人,直到四十多哩以外的约但河为止。
八1~6
书念妇人的田地
八2 非利士地 撒玛利亚每年的雨量虽然比南面的沿海平原(非利士地)稍多,近海的洪水泛滥的冲积平原却比较不受雨量影响,是捱过饥荒的理想地方。
八3~6 土地充公 弃置的土地照例归王室所有,直至有人认领为止。申请者是这妇人证明她丈夫已经去世。在这情况下,她可以代儿子申请,因为他是这地的合法继承人。
八6 田地的收入 田地的收益通常不归原主,因为这算为保养田地,在其上耕种之人的报酬。
八7~15
哈薛作亚兰王
八7 大马色 撒玛利亚到大马色是一百二十五哩左右,大约是一星期多一点的脚程。大马色是亚兰的首都和王室的所在地。有关此地的进一步讨论,可参看:塞缪尔记下八5的注释。
八7 便哈达 有关辨识任何一名便哈达身分所面对的混淆,请参看六章24节的注释。由于哈薛本年登基,这是主前八四二年。按照撒缦以色的记载哈薛所谋杀的是哈大底谢。
八8 哈薛 哈薛出现于同时代的撒缦以色三世的记录中,被指为篡位者。他的在位日期是主前八四二年至八○○年左右。几个亚兰和亚述的片断碑文都曾经提及他的名字。曾经在夸夸阻挡了撒缦以色三世的西方联盟,于主前八四○年代解体。然而继续其反亚述政策的哈薛依然抵抗多年,经历了好几场对阵战,和一次不成功的大马色之围(他仍被逼缴纳极重的朝贡)。撒缦以色三世主前八三六年起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主要是乌拉尔图),继承者亦无能,以致哈薛在位的大部分时间,都能够集中精神对付以色列。有关他对以色列采取的军事行动,可参看十章32节的注释。
八8 求问耶和华 亚兰人虽不崇拜耶和华,却不会否认祂的存在或能力。古代的多神观念是个神明数目没有限制的系统,不论是什么神明,其能力都会受到尊重。先知亦同样备受崇敬,患病时绝不会放弃求问他们的机会。此举虽有可能得罪巴力宗教的僧侣(见一2的注释),能够从神界获取默示总是值得一冒的险。
八9 礼物 乃缦的礼物数额惊人,本节的也是一样。初民奉献礼物给神明往往是存心操纵神明,或使神明自觉不好意思推辞,这礼物也必须从这角度理解。
亚兰王相信先知有能力影响所代表的神明,这是他谋取吉语的方法。他高价索求的不是假报告,而是要先知说出具有神明能力的大能言语。
八12 被攻取城市的待遇 本节所列的战术是防止将来叛乱的标准措施。设防城市(保障)一旦被焚毁,以后作乱时就不能用作集合军队的地点。男丁、儿童、婴孩被杀,现时和将来的军队就被摧毁。主前九世纪亚述的战绩记录曾经提及焚烧男女孩童。剖开孕妇甚少出现于史料之中。按照一首赞美战功的诗歌,亚述王提革拉毘列色一世(约主前1100年)有此作为。新巴比伦帝国的一首挽歌亦顺带提及这种行径。
八13 狗 狗被视为常见的有害动物。自比为狗是谦虚和自贬的表示。拉吉信件和亚马拿书信都有类似用法的例证。
八16~24
犹大王约兰
有关本段的资料,可参看:历代志下二十一章的注释。
八25~29
犹大王亚哈谢
有关本段的资料,可参看:历代志下二十二章的注释。
九1~29
耶户兵变
九1 膏立君王 古代近东某些地方有膏立君王的惯例。埃及人和赫人相信受膏能保护其人不受冥界神灵之害。大部分证据来自赫人描述登基典礼的史料。美索不达米亚的君王则没有膏立的证据。埃及法老不受膏立,但却膏立其臣子和藩属。膏立确认他们受其统治,同时表示受他保护。亚马拿文献中提到努哈瑟(位于今叙利亚)的王受法老所膏。这模式符合耶户受膏,表示他得到众先知而至于耶和华支持的观念。在塞缪尔记下二4,膏立戴维的则是百姓。此举显示戴维和受他统治的人之间,某种契约的存在。努斯人订立商业合同时,以油彼此相膏。在埃及,油膏抹也用在婚礼中。按照以色列的惯例,膏抹是拣选的象征,经常和圣灵的赏赐有密切关系。此外,在整个古代世界,膏抹都是一个人法律地位得到提升的象征。保护和身分改变两个概念,可能都与君王受膏有关。膏抹能在国位上保护他,并且使他与神界认同。
九1 基列的拉末 基列的拉末之实际地点未能肯定。大部分学者根据遗址大小、地点,和表层勘测所发现的铁器时代陶片,接受兰米思遗址就是这城的理论。这看法若是正确,基列的拉末便是位于王道之上,大马色南下之路转往西行的转折点那里。这路在伯珊附近渡过约但河,进入耶斯列谷,与主要的大干道会合(见:创三十八有关商道的附论,第88页)。
九6~10 先知和政变的策动 南国犹大王位接替的根据,是永远确立于神和戴维家所立的约上。北国以色列按照先知的宣告而建立(王上十一29~39),但王朝的接续却没有保证。每个主要王朝(耶罗波安、巴沙、暗利、耶户)的兴衰都与先知的宣告相符。指定为王之人有时甘于等待时机成熟(耶罗波安),但在别的情况下,一如本节,先知宣告就激发了政变。古代近东的祭司经常是政治事务的要角,但古代近东其他地方的先知,却没有一人扮演以色列立王者的角色。无论如何,古代近东的普遍观念是先知不但宣讲神明的信息,更在宣讲之际触发神明的行动。亚述王艾萨克哈顿对藩属指示,要他们举报任何不合宜或批评的话,特别提到先知、超脱式预言者,和解梦家。难怪对君王不友善的先知必须监视,免得他制造混乱。如此,君王想要囚禁这种先知,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的话一出口,已经有煽动叛乱或带来厄运之虞。
九14 基列的拉末的战事 本年是主前八四一年,发生事件的次序十分复杂。亚述王撒缦以色三世在该年向亚兰发动侵略,与哈薛发生了一连串军事冲突。按照撒缦以色的记录,哈薛与他在黑门山对阵作战,被他打败,但成功地撤退回到大马色。撒缦以色围城攻打但不能成功,故此将怒气发泄在基列的拉末东邻的浩兰(Hauran)地区上。他从此处进军迦密山,并在迦密山收纳了耶户的贡物。从浩兰到迦密山,耶斯列平原是必经之路。将这一切事件并合为一,则须假定亚兰是在该年初春进攻基列的拉末,被犹大和以色列联军迎击。按照撒缦以色三世的惯例,他是在公历五月一日左右出师。从亚述到大马色约有五百五十哩,因此,他要到六月中旬才能走完这段路程。哈薛一听到撒缦以色将临的消息,便迅速北上,在黑门山迎战亚述大军。仍在基列的拉末的耶户也听到亚述入侵的消息,他所面对的问题是以色列当持什么立场。靠着亲亚述党的支持和先知的膏抹的扶助,耶户发动政变。耶户趁撒缦以色围攻大马色失败,以及大肆摧残浩兰地区之际,着手屠杀亚哈全家和巴力的信徒。大权一旦稳握,耶户即容许撒缦以色过境穿越耶斯列平原,并且在迦密山献上贡物。
九14~16 基列的拉末到耶斯列的路程 从基列的拉末到耶斯列大约是四十五哩的路程。耶斯列的遗址占地十五英亩,位于摩利冈和基利波山之间,耶斯列谷东南端的入口之处。亚哈在此兴建过冬的陪都。在此的挖掘发现了可以上溯到这个时代的大型王宫禁院,占据了遗址的一大部分(见九30的注释)。
_
耶斯列遗址的挖掘
九17~20 打发信差迎接马兵 战车小队迅速逼近的原因有好几个,但没有一个是吉兆。他们不是被敌军追赶就是存恶意而来。打发出去的骑士可以是把信息带回给王的信差,也可以是谈判代表。本段反常之处是情况这么不明朗,二王竟还亲冒大险(显然还没有侍卫)出迎耶户(21节)。
九21 拿伯 有关与拿伯有关的事件背景,可参看:列王纪上二十一章的注释。
九22 淫行邪术 早在主前第二千年纪中叶,这罪名已被用作废黜太后的根据。赫人君王穆希利二世反对去世父王的巴比伦籍妻子,宣称她施行邪术。值得留意的一点是在场两位君王与耶洗别都有亲戚关系:她是以色列王约兰的母亲,犹大王亚哈谢的外祖母。
九27 园亭之路、姑珥、以伯莲、米吉多 亚哈谢从耶斯列取南行之路。这是回家(犹大)的方向,但前往北国首都撒玛利亚也是走这条路;他在那里可望得到保护。南行之路沿基利波山的山麓绕过耶斯列谷的东缘。伯哈干(Beth Haggan;NIV、和合本:「园亭之路」)是这路从山谷出来进入多坍平原,从此前往撒玛利亚山区的地点。以伯莲位于这个平原北端的小丘顶部,距离耶斯列差不多十哩,急于逃命的战车不出半小时就能走到这里,但距离撒玛利亚仍有十五哩。此时决定前往米吉多,战车改道转往西北。米吉多只在十二哩外,同样能为重伤的君王提供庇护,并且沿着耶斯列平原西南缘所走的是平坦大路。
伯哈干是今日的詹宁(Jenin),曾经在埃及的碎陶咒诅文献中出现,亚马拿文献称之为金纳(Gina)。当地的遗址占地七英亩,出土文物包括铁器时代的陶片。杜得模斯三世年表中曾经提及以伯莲,按照学者的考证是现代的伯珥阿梅废墟。这两个遗址都未进行考古挖掘。
九30~十17
诛灭亚哈家
九30 耶洗别的举动 初民使用科尔粉(kohl;成分是方铅矿〔硫化铅〕或辉锑矿〔三硫化锑〕)调油或水作为眼线的化妆品,使其杏形更加显著。美发程序可能包括香水、染料、辫发的使用。耶洗别的目的是使自己不论在形貌、社会,还是政治上都有吸引力。女子凭窗而望是个常见的题材,可见于宁鲁德、撒玛利亚、阿斯兰塔什出土的精美象牙雕刻中(后者的女子头戴埃及的假发)。
文学中的女子眺望天际,是等待丈夫或儿子从战场归回(见:士五28的注释)。但一般看法都认为象牙雕刻中的女子是妓女,可能和亚施他特的崇拜有关。本节可能是暗指耶洗别所赞助的亚施他特和异邦崇拜的关系(留意耶户在第22节对她的指控)。
九30 耶斯列的王宫 耶斯列的王宫于一九九○年代初叶出土,长方形的宫殿范围占地约十一英亩,绕以夹壁围墙,四角有城楼,并建有六室城门、护城壕、土制护堤。护壕是从岩石凿出,平均宽度三十呎,在好几处地方深度几达二十呎。巴勒斯坦的护城河都是无水的(称为护城干壕),用意大概是防止敌军在城墙之下开凿隧道。耶斯列距离撒玛利亚约有二十三哩。
九31 称耶户为「心利」 亚哈和耶洗别是暗利王朝的一份子,这王朝是从篡位者心利手上夺取大权(见:王上十六)。耶洗别提及这事件的意思,是警告耶户他未必能够稳握政权,可能也会被人推翻。「平安么?」不但表示愿意谈判,更质问他是否相信毁灭亚哈一家能够为国家、为他自己带来平安。他可以采取的另一条策略是与她联盟,因为政权接替具有连续性对他有益。她化妆之目的若是为使自己迷人,她可能是提出耶户可以接收先王的禁宫,以建立自己政权的合法性(有关这惯例的讨论,见:撒下三7的注释)。西拿基立年表形容禁宫被他人所夺是失位的表示。
九32 太监 太监是受托照顾监管君王禁宫的官员。他们身为阉人,不会对禁宫中的女子构成威胁,也不会与这些女子生下被误认为王裔的子女。值得提出的一点是,本节的希伯来用语所指的并不限于太监,部分学者相信这字连行政官员也包括在内。然而按照本节的背景,禁宫的管理人作为太后的随从是最合理的看法。
九36 被狗所吃 亚述(特别是亚述王亚述巴尼帕)有把尸首丢在街上让狗(以及猪、豺、鸟)吞吃的习惯。在一个案例中,尸首更被砍碎喂狗。条约咒诅也包括如此向叛徒宣告厄运。这种暴行的用意,是保证尸体不可能得到安葬,使这人的灵魂四处飘泊,不能在来生享受安息。亚喀得文献《马珥库》(Malqu)咒语集大概记载了最值得注意的例子,一个行邪术(22节)女子所受的咒诅是被狗撕碎。进一步资料可参看:列王纪上十六4的注释。
十1 耶斯列 请参看九章14~16节的注释。
十6 杀死旧王全家 存留被刺的君王的亲人活命,内战是咎由自取。亲人在道义上有为旧王之死复仇的责任,亦必然能够找到支持他们收复王位的人。因此对旧政权的统治者灭族,无论是在以色列还是全古代近东,都十分普遍。
十8 首级堆在城门口 亚述人有将阵亡和因叛乱被杀之人的首级放成一堆的习惯。这时代的惯例是堆在城门外面,警告其中居民叛乱者必受严惩。
十11 集体处死 本节译作「密友」的,在亚喀得和乌加列史料中是个专门的字眼,指受宫廷供养的人。这些受王室的保护,享有宫廷特权者大概不是以色列人。除他们以外,亚哈的家人、行政官员、僧侣,皆被杀尽。
十12 牧人剪羊毛之处 此地(NIV:「牧人的伯艾吉〔Beth Eked〕」)必然是在耶斯列往撒玛利亚几乎长达三十哩的路上,但其位置并无有把握的考证。这地若是牧人聚会或集合羊群之处,多坍平原一带该是合理地点。
十12~14 亚哈谢亲人的待遇 由于以色列王约兰是犹大王亚哈谢的叔父或伯父,亚哈谢这些亲人与亚哈家族至少有间接的血缘关系。单这一点便足以使他们恶运当头了。本节中的坑是个水库,牧人聚集之处自然有这设备。约瑟的兄长也是同样在多坍一带,把他囚禁在这样一个水库里面。
十15 与乔纳达结盟 乔纳达是利甲族的领袖。利甲族是以色列中一个颇为隐僻的部族。他们显然是苦修者,以坚守半游牧生涯(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他们是游行的工匠)和宗教上的保守主义(见:耶三十五章在两个世纪后对他们的描述)为名。
十18~27
铲除巴力祭仪
十19 巴力的大祭(登位节期) 古时即位的新王个个都会宣称自己对于国神或地方性的神祇,比旧王虔诚。他们的承诺往往包括修理、重建、扩建、修饰神殿。这策略不但能够赚取祭司和善男信女的支持,更有希望能够博取神明对新政权的认可。自居为本地神祇的王室赞助人和首席支持者,对王来说是政治上正确的作法。耶户可能是要举办登基节期的庆典,自己以巴力藩属的身分登基,同时承认巴力登基为诸神之王。在这种庆典中缺席,很容易被视为叛国大罪。
十21 撒玛利亚的巴力庙 在撒玛利亚的挖掘至今尚未发现亚哈的巴力庙遗迹。有人提出这庙宇有助推广亚哈和耶洗别鼓吹这城是巴力圣地的概念。这表示这城是个独立的行政区域,正如南国的锡安亦往往如此。因此即使在耶户被立为以色列王,亚哈家灭族之后,撒玛利亚城──特别是庙宇场地──的控制权,依然必须分别处理。
十22 掌管礼服之人的礼服 这些礼服是巴力崇拜祭仪中穿着的法衣(番一8)。此外,在这种场合穿着圣服,很可能也不得佩带武器──这一点对于耶户的部下特别有利。
十26 柱像 迦南神殿的壁龛往往不是放置偶像,而是供奉立起来的圣石。这些通常是素净的石磈,但偶尔亦有在石面以浮雕方式刻上神像的。
十27 作为厕所 当时习惯是在传统原址重建庙宇,因为他们相信其位置来自神明的启示,所以是属于圣地。耶户把它用作厕所(或作垃圾场),是要保证此地永远不能再兴建庙宇。如此,巴力祭仪在撒玛利亚复兴的机会便大为减少。
十28~36
以色列王耶户
十32 哈薛攻击以色列 经文没有提供军事的详情,只是形容整个外约但地区落在哈薛手上。主前八三八年以后,亚述几十年之久没有西来本区,亚兰人因此得以着手建造自己的小型帝国。这处境一直延续至耶户之子约哈斯年间(见:王下十二~十三章的注释)。
十34 亚述记录中的耶户 耶户一登以色列的国位便立时向撒缦以色三世进贡,显示他的支持者不但包括信奉耶和华的宗教保守派,更有政府中的亲亚述党(见九14的注释)。这一党的人认为被亚述击败是西方联盟解体的必然结果,并且厌倦永无止境的战争。报告耶户主前八四一年向亚述王撒缦以色所献贡物的黑色棱柱,描绘耶户卑微地俯伏于地。他所献上的贡物包括金、银和一些短枪。
_
黑色棱柱上刻着耶户进贡时俯伏在地的情形
十一1~21
亚他利雅
有关本段的资料,可参看:历代志下二十二至二十三章的注释。
十二1~21
犹大王约阿施
有关本段的资料,可参看:历代志下二十四章的注释。
十三1~9
以色列王约哈斯
十三1 年代小注 按照蒂利的考据,以色列王约哈斯于主前八一四年登基;当年是犹大王约阿施二十三年。这时代亚述的注意力集中在别的地方,以致亚兰人在哈薛的领导下得以扩张在本区的控制。
十三3 哈薛对以色列的控制 哈薛于主前八四二至八○○年是亚兰─大马色的王。他的名字也出现于叙利亚阿斯兰塔什出土的象牙残片,和亚述国之亚述城发现的圆筒印章上。亚述人宣称曾经从哈薛那里夺取战利品。这位亚兰王曾于主前八四一年与亚述王撒缦以色三世作战,被他击败;但亚述人亦无法攻取哈薛的都城大马色。亚述的威胁于主前八三六年之后衰减,哈薛得以集中精神攻打以色列和非利士。
十三5 脱离亚兰的拯救者 圣经没有说明这位「拯救者」(字根与「弥赛亚」一字相同)的名字。这句话令人联想吉士师时代的拯救者。这人可能是邻邦的统治者,哈马王察库尔(Zakur)和亚述王阿达德尼拉里三世(Adad-Nirari III)这时都十分强盛。连犹大王约阿施也有人提出是可能的人选。
十三6 亚舍拉 迦南人的崇拜和以色列人在邱坛和城内神庙进行的混合宗教崇拜,其共通之处在于亚舍拉柱的竖立。究竟它不过是象征树木的木柱,还是刻有丰饶女神形像,还是圣林的一部分,仍然未有定论。列王纪下十七10形容「各青翠树下」都有亚舍拉柱,似乎显示这是为祭仪而立的柱子,而非种植的树木。作为伊勒神的伴偶,亚舍拉显然是个很受注重的女神,乌加列文献(主前1600~1200年)也曾提及对她的崇拜。亚舍拉崇拜到了主前第一千年纪依然在腓尼基盛行,并且在暗利和亚哈王朝时期引进以色列。她在圣经记载中恶名昭彰,表示其祭仪是耶和华崇拜的主要敌手。进一步资料可参看:出埃及记三十四13和士师记六25的注释。
十三10~25
以色列王约阿施
十三10 年代小注 按照蒂利的考据,约阿施在主前七九八年(犹大王约阿施三十七年)即位,作王十六年(至主前七八二年)。在这时期之内亚述日益活跃,在西方的影响力吸引了亚兰的全副精神(见十三22~25的注释)。亚述王阿达德尼拉里三世(主前810~783年)的碑文曾经指名提及犹大王约阿施。
十三14 以色列的战车马兵 这句在列王纪下二12也有出现的话,似乎是亚兰战争时代的惯用口号。伊莱沙积极参与以色列的军事活动,素来有耶和华参与以色列战事中间人的名声。按照当代的神话,有些神祇是神圣战士战车的驾驭者,把他送上战场(见二11的注释)。这称号可能承认伊莱沙扮演了相同的角色──他来时,有耶和华与他同来。
十三15~19 箭的象征 伊莱沙的动作虽然与非以色列的法术手法有相似之处,并且也没有指名提及以色列的神,神的旨意依然隐然见于本段之中。美索不达米亚的法术仪式虽然经常使用弓箭,这个似乎是仿效箭卜术(belomancy)的仪式在其史料之中却无例证。
十三22~25 与亚兰的接触 经文在此与亚述的史料相吻合。亚述王桑希阿达德四世年间(Shamshi-Adad IV,主前824~811年),亚述全神贯注于巴比伦的战事,无暇西顾。亚兰诸国得以扩张其势力。到了阿达德尼拉里三世在位之时(主前811~783年),亚述的注意力重回西线。阿达德尼拉里好几个纪念碑,都描述他击败了大马色和阿尔帕德(另一个亚兰强国),并且向他们收纳贡物。按照里玛遗址(Tell al-Rima)出土之石碑的记录,以色列王约阿施亦有朝贡给亚述人。大马色被削弱到以色列可得拯救的地步,但后者亦至终成为亚述的附庸国。
_
从南面鸟瞰迦特西弗
十四1~22
犹大王亚玛谢
有关本段的资料,可参看:历代志下二十五章的注释。
十四23~29
以色列王耶罗波安二世
十四23 年代小注 按照蒂利的时序,耶罗波安二世在主前七八二年即位。在此以前(主前七九三年起),他可能与父王约阿施共政了十一年,也计算在他在位年数之内。这时以色列不受亚述和亚兰的威胁,使他们有一段可以繁荣和扩张的安全时期。
十四25 收复故土 耶罗波安的扩张使以色列回复到所罗门在位时的版图。帝国的北角是哈马口(今名莱布韦;埃卜拉文献称之为埃玛图〔Ematu〕,亚述史料称之为拉布乌〔Lab'u〕),即大马色北面四十五哩,今日黎巴嫩贝卡谷北部,奥朗底河发源地之一的地方。这是哈马地的南界,因此也是迦南地的北界,和帝国的北界。埃及王杜得模斯三世的城市名单(主前十五世纪),和亚述王提革拉毘列色三世的年表(主前八世纪)都曾经提及这城。亚拉巴海(或作亚拉巴干河,参:摩六14)就是死海,是王国的南界。
十四25 迦特希弗 只有本节提到迦特希弗是乔纳的故乡。按考证此地是拿撒勒东北几哩外的梅舍德(el-Meshed)。
十四27 前古典预言 在王国时代初期,先知宣讲的主要对象是君王和宫廷,与古代近东其他地方的先知一样。有人称他们为「前古典先知」。但从主前八世纪开始,他们逐渐将焦点集中到百姓身上,成为社会/属灵事务的评论员,这一种才是我们心目中的先知,称为「古典先知」和「写作先知」。他们的角色不是预告未来,而是向人解释神的政策和计划。在本段中乔纳所扮演的是前古典先知的角色,他在约拿书的角色则比较近似当时发展中的古典先知。有关古代近东预言的进一步资料,可参看:申命记十八14~22的注释。
十四27 涂抹 「涂抹」一语来自洗净蒲草纸卷,以便再用的典型埃及作法。按照美索不达米亚的信念,在碑文中涂抹祖先名字会触犯神明。同样,耶和华应许不涂抹以色列的名(把它毁灭),反应许施行拯救。
十四28 大马色、犹大、哈马 大马色和哈马都是有名的亚兰邦国(进一步资料,见:撒下八)。但尧迪(Yaudi,和合本:「犹大」)却不容易考证。尧迪很可能是亚述史料中的姚迪(Iaudi),学者一贯视后者为犹大。亚述当时无能阻止主前约七七三年至七四五年之间,以色列在耶罗波安统治之下的扩张。
十五1~7
犹大王亚撒利雅(乌西雅)
有关本段的资料,可参看:历代志下二十六章的注释。
十五8~12
以色列王撒迦利雅
十五8 年代小注 撒迦利雅在主前七五三年统治了一段短时期。他与犹大王亚撒利雅(乌西雅)同时作王(约主前792~740年)。
十五13~16
以色列王沙龙
十五13 年代小注 沙龙在主前七五二年继撒迦利雅统治了一个月。亚撒利雅仍在犹大执政。
十五16 得撒 得撒是耶罗波安王的住处之一,大概从巴沙王开始,更成为北国的首都,直到暗利迁都到撒玛利亚为止(王上十六24)。学者把它考证为示剑东北七哩,前往伯珊路上的法尔阿遗址。此地高度适中,水源可靠(两道水泉供水给法尔阿干河),处于商道的战略性位置之上,并且很容易便可到达亚当城旁的约但河渡口。城门和防御设施是重建于中铜器时代遗迹的上面,遍布城中的新住宅有中央计划的痕迹。示撒入侵巴勒斯坦时,攻取城市的名单中提到这城,足见它在政治上的重要性。
十五16 提斐萨 提斐萨(或他普亚)可能后来称为叙利亚的撒普萨库斯(Thapsacus),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合本:「伯拉大河」)北部的河曲。撒普萨库斯一名要到主前四世纪才在希腊史家色诺芬(Xenophon)的著作中出现。提斐萨也被列为所罗门的城市之一(王上四24,提弗萨)。提斐萨与以色列的距离,显出米拿现在亚述的衰落时期有很大的影响力。
十五16 孕妇的待遇 剖开孕妇甚少出现于史料之中。按照一首赞美战功的诗歌,亚述王提革拉毘列色一世(约主前1100年)有此作为。新巴比伦帝国的一首挽歌亦顺带提及这种行径。
十五17~22
以色列王米拿现
十五17 年代小注 按照蒂利的考证,米拿现的在位日期是主前七五二至七四二年。与以往三位以色列王一样,他也是与犹大王亚撒利雅同时。他的任期亦与提革拉毘列色三世领导下的新亚述帝国有部分的重迭。
十五17~22 亚述碑文中的米拿现 亚述年表描述米拿现和其他黎凡特地区的君王,一同向提革拉毘列色三世(又称普勒或普卢〔Pulu〕)缴纳极重的贡礼。他的名字又出现于近日在伊朗出土的一座亚述石碑上。所列的贡品包括了银子、金子、锡、铁、象皮、象牙、蓝紫色和红紫色的衣物、彩色的细麻衣服、骆驼。米拿现大概只送上了所列的部分贡物,没有每样都送上。
提革拉毘列色三世的西方战役(主前734~732年)
提革拉毘列色三世即位(主前743年)不久,便在叙利亚积极活动,试图控制行经这个在经济上极具战略价值之地区的商道。到主前七三八年,他已成功地从本区大部分重要邦国(包括大马色、各港市、撒玛利亚)手上收纳了贡物。接下来几年他的注意力集中在乌拉尔图(北方凡湖一带),到主前七三五年时,他已控制该区。主前七三四年他发动了所谓第二次西方战役。他最初的目标是率兵贯穿全区,沿大干道直下迦萨,以炫示军威,重新行使其控制权(特别是商道的控制),和收纳贡物。一切史料都没有提到他遭遇任何抵抗。主前七三三年亚述大军重临,大马色是其主要攻击目标。亚兰人虽伤亡惨重,大马色却成功地抵受了亚述军四十五日的围攻。提革拉毘列色转军南下以色列地区,吞并了大片的以色列领土,立为亚述行省;夏琐、米吉多等设防城皆被摧毁。以色列人被外迁了一万三千人,但没有迁入新居民。以致下加利利人口衰竭了几代之久。战役的最后阶段发生在主前七三二年,大马色城陷而被吞并。以色列王比加被处死,代之以亲亚述的何细亚。
十五23~26
以色列王比加辖
十五23 年代小注 米拿现之子比加辖于主前七四二年登基,作王二年。亚撒利雅仍是犹大的君王。
十五25 王宫里的卫所 「卫所」一语以赛亚书十三22也使用过,并在对句中与「华美殿」对偶。这字在该处经文,似乎是特指在王宫场地之内的一个建筑物。这建筑物很可能是某种防御工事。亚述君王建筑的大型宫殿经常称为「王的堡垒」。这些防御工事能够在城被攻破或发生叛乱时,在城内提供可供防守的阵地。
十五27~31
以色列王比加
十五27 年代小注 经文指出亚撒利雅统治犹大最后一年,比加成为以色列王,作王据称二十年。按照蒂利的考证,他的在位日期是主前七五二至七三二年,换言之他与米拿现和比加辖同时。若然,则这期间有超过一人自称为王,吻合列王纪下的作者(们)对这动荡时期的形容。列王纪下的作者(们)可能从约但河东另立王国之时开始计算比加的王祚。这个复杂的问题依然有待解决。
十五25~31 比加和亚述的战役 亚述王提革拉毘列色三世的年表称比加为帕卡哈(Paqaha)。这年表宣称以色列人推翻比加之后,提革拉毘列色代之以何细亚──以色列的最后一位君王(主前732年),并且向以色列索取极重的朝贡。
夏琐已出土的一个水壶的把手残片也有提及比加的名字。其上只有「属比加之酒」的字样。
十六1~20
犹大王亚哈斯
有关第1~9节的资料,可参看:历代志下二十八章的注释。
十六10 在大马色与提革拉毘列色会面 这次会面发生在主前七三二年大马色陷落之后。作为藩属的亚哈斯必须出席,重新表示臣服,同时参与亚述王的庆功宴。
十六10 大马色的坛 亚哈斯仿造大马色祭坛的理由似乎不是出乎亚述的压力,而是由于这坛给他的印象。按照现有的史料,当时亚述并没有强逼藩属崇拜其主神亚述的习惯。因此本段似乎应当视作艺术创作,而非混合宗教的问题。至今未有任何考古或文献资料描绘这坛有何特色。
十六14 铜坛 请参看:历代志下四1的注释。这是殿院中的主坛,所有祭牲都在此献上。
十六14 重新排列祭坛 铜坛本来是放在圣殿的正东面,即殿门前面。亚哈斯的新坛原本是在殿院入口和铜坛之间。如今铜坛既被迁离东西轴心,安放在新坛以北的侧位,焦点便转移到新坛之上。换言之新坛实际上是取代了铜坛的地位。
十六15 功用分配 新坛上所执行的都是以色列独有的仪式,在祭仪上并无创新之处,也没有在以色列惯例中搀合异邦仪式。新坛照单全收了祭礼系统规定在铜坛执行的全部仪式。惟一一项在铜坛执行的功用,在以色列的仪式文学中却没有出现过。所用的动词(和合本:「求问」)是或检验或审查的意思,可能表示检验献祭祭牲的内脏是否提供兆头。至于亚哈斯为何专把这功用留给铜坛却理由不明。
十六17 朝贡 本节所述的是收集贡物的步骤之一。用来搬运铜海之水的盆子是安放在四面镶版,有轮子的手推车上。在塞浦路斯出土的类似设施,按考证是所罗门时代的对象。支持铜海的铜牛(其描述可见于:代下四2~5的注释)能够供应大量的铜,以满足朝贡定额之所需。铜牛是主前九世纪时亚述王亚述巴尼帕所收贡物的一部分。
十六18 为亚述王所作的改建 本节所述的行动究竟是进一步搜集贡物给亚述人,还是反映亚哈斯向亚述的宗主地位表示臣服和肯定的修改,不容易断定。所用的字眼都是意义不明的建筑学词汇。
十七1~6
以色列王何细亚
十七1 年代小注 北国被亚述大肆毁灭的结果之一,是何细亚于主前七三二年登基。这时代南北两国年代的对照十分复杂,并且没有容易的解决办法。学者公认君王共政发生过好几次,是构成这混乱现象的因素之一。亚述王提革拉毘列色三世在年表中宣称他立何细亚为犹大国的王。
十七4 何细亚和亚述的关系 何细亚眼见埃及的势力再次延伸到黎凡特地区,觉得有需要与埃及展开谈判,以求摆脱亚述的权势。埃及王梭的身分未能完全确定,但学者认为主前七三○至七一五年统治埃及三角洲东部地区(包括泰尼斯和布巴斯蒂斯)的奥索康四世(Osorkon
IV)是很有可能的一位。无论如何,何细亚向埃及求助未能成功。何细亚被亚述逮捕(和外迁)的确实日期未能肯定。撒缦以色五世(Shalmaneser V)在位年日甚短(主前727~722年),留下来的记录较为贫乏。撒珥根二世(主前721~705年在位)提到撒玛利亚人(即北国以色列人)的存在,但却没有提到他们的王,显示这王可能已被外迁。
十七5~6 撒玛利亚失陷 亚述史料形容撒玛利亚被「摧残」(约主前724~721),所指的可能是全国。毁灭的考古证据一部分在以色列的示剑城出土。这些证据吻合亚述的一贯战略:首先毁坏一国的领土,然后围攻被切断资源的主要城市。西拿基立和尼布甲尼撒二世都采取这个策略攻打耶路撒冷。亚述具有无可匹敌的围城战术,但撒玛利亚之围依然长达三年,可见这城的防御设施是何等牢固。撒玛利亚于主前七二二或七二一年沦陷。圣经虽然说撒缦以色五世攻取撒玛利亚,继承他王位的撒珥根二世却在亚述年表中自己居功。撒珥根又自称重建了这城。
十七6 外迁政策 这时亚述实施外迁政策已经几乎有四个世纪之久。撒珥根自诩外迁了二万七千二百九十人离开撒玛利亚。记录没有说明这是否单是男丁的数目,以及他们来自属撒玛利亚的全地还是京城。亚述王宣称他掳走的人数足够组成一个设有五十辆战车的兵团。亚述人又有将其他被征服的民族安置在撒玛利亚境内的政策(主前733年时提革拉毘列色没有把人口重新迁入加利利,似乎是偏离了这个政策)。撒珥根则自称将迁徙自其他地方的人,安置在撒玛利亚。外迁政策的用意是要令被征服的民族失去一切值得保卫的事物。这些失去故土、国家,民族意识受到损害(强逼归化的结果)的人,不会争取自身的独立性。
十七7~41
以色列的罪行和结局
十七9 邱坛 按照圣经叙事的描绘,耶路撒冷圣殿建造之前,献祭和宗教礼仪普遍在地方性的神庙或邱坛(希伯来原文是 bamoth)举行。这些地方是特别为此建设,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可以进入的处所,祭仪活动在其中举行(见:撒上九12~13的注释)。其中很多都可能是都市的设施,但这并不表示不能建于城外的山岗。邱坛的实际形貌及陈设已不可考,但大量文献把它描述为献祭的所在,显示有些可能颇具规模。最后王国和耶路撒冷的祭司组织试图取缔邱坛,原因是他们希望强调所罗门的圣殿是「耶和华所选择的」地方,以及消除在邱坛所盛行的混合宗教崇拜。有关邱坛的进一步资料,可参看:申命记十二2~3的注释。
十七10 柱像 立起来的石头(mas]s]ebot)显然是迦南宗教普遍的特色,但在以色列的立约仪式中,亦以纪念碑的姿态出现(见:出二十四3~8;书二十四25~27)。它与亚舍拉和巴力等迦南神祇有关,对耶和华崇拜构成竞争和损害,是它遭禁的原因。考古学家在基色、但、夏琐、亚拉得都发现了柱像。后二者的柱像都明显是在圣洁特区之内,是这些地方之祭仪的一部分。夏琐出土的柱子刻有高举之手和日轮。但城的柱像设于城门,并能清楚看见有献上还愿祭的痕迹。
_
夏琐的柱像
十七10 木偶 迦南人的崇拜和以色列人在邱坛和城内神庙进行的混合宗教崇拜,其共通之处在于亚舍拉柱的竖立(和合本:「木偶」)。究竟它不过是象征树木的木柱,还是刻有丰饶女神形像,还是圣林的一部分,仍然未有定论。本节形容「各青翠树下」都有亚舍拉柱,似乎显示这是为祭仪而立的柱子,而非种植的树木。作为伊勒神的伴偶,亚舍拉显然是个很受注重的女神,乌加列文献(主前1600~1200年)也曾提及对她的崇拜。她在圣经记载中恶名昭彰,表示其祭仪是耶和华崇拜的主要敌手。巴勒斯坦出土之印章上的图画表示铁器时代的亚舍拉是规格化的树木。进一步资料可参看:出埃及记三十四3;士师记六25的注释。
十七11 烧香的异教仪式 在经外世界烧香有好几个不同的用处。腓尼基人烧香来处理君王的尸体,预备他进入来生。在比布罗斯的一个碑文里,君王自述躺卧香中。迦南人的乌加列也在死人的祭仪中烧香。美索不达米亚则在奉献和挽回祭中烧香。他们相信香能把祈祷送达神前,神明就会吸入馨香。这些习例都在圣经中遭受谴责。
十七16~17 不蒙悦纳的崇拜方式 铸成的牛犊或公牛的偶像,是典型的迦南祭仪圣物。牛犊的像在本区好几个地方都有出土(进一步数据,见:王上十二28的注释)。在大部分古代宗教中,天体神祇(日神、月神、金星尤然;巴比伦宗教分别名为沙马士、辛、伊施他尔)都占了首要的地位。这些神明掌管历法与时间、季节与气候,被视为最具力量的神。他们为观兆者提供征兆,并且从天上观看万有。黄道十二宫(Zodiac)的分界,这时仍未发明。有关巴力的资料,可参看:士师记二11~13的注释。「使儿女经火(或作焚烧儿童)」的经外证据虽少,但在亚述和亚兰世界都是有案可稽的习俗(见:申十八章的注释)。占卜和法术在美索不达米亚都很普及。占卜者相信借着各样的指标(例如祭牲的脏腑等),能够得知神明的作为和动机。近一百五十年来,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数以千计的预兆记录和咒语。
十七24 重新殖民于撒玛利亚 本节虽然没有提及亚述王的名字,亚述史料却宣称撒珥根二世在主前七二○年整顿本区,但这些文献却没有说明被迁移至此的民族的名称。然而在整顿后五年之内,有些阿拉伯部落被迁徙至撒玛利亚。在这期间,巴比伦也是在亚述操纵之下。古他按考据是巴比伦东北二十哩的易柏拉欣遗址(Tell Ibrahim)。亚瓦今被考证为阿瓦镇(Awa;亚喀得语作阿玛〔Ama〕,即东巴比伦的阿玛图〔Amatu〕)。哈马是叙利亚奥朗底河畔的亚兰都城。西法瓦音暂时考证为尼普尔南面的西皮拉尼(Sipirani),但叙利亚的沙巴伦(Shabarain)仍是另一个可能。无论怎样,亚述的政策都是将混杂的人种,重新殖民到一处地区。
十七25 神所差遣的狮子 四出蹂躏的野兽被视为神明所降的典型惩罚。早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吉加墨斯史诗》,神祇伊亚已经责备恩里勒神,因为他不派狮子蹂躏人间,反而使用洪水这么戏剧性的办法。除了野兽以外,神明更使用疾病、旱灾、饥荒来削减人类的数目。狮、狼在遍地游行,是亚述时代凶兆所带来的常见威胁。同样,被野兽所残害也是违犯条约的咒诅之一(又见:申三十二24)。
十七25~29 撒玛利亚的混合宗教 撒珥根二世年间的亚述碑文指出新居民是以亚述人的身分课税。再者,他们更需要学习崇敬神和君王的正当方法。古代近东大部分民族都相信神明各有泾渭分明的的辖区。如此,耶和华拥有撒玛利亚,配得他们的敬拜。然而在此定居的人也带来了原有的神祇。古代近东的多神观念是个神明数目没有限制的系统。神明一旦彰显了能力,漠视他是很危险的(见:书二11的注释)。撒珥根在这地区实行宗教混合,目的是要削减民族意识的影响力。
十七30~31 神祇名单 美索不达米亚史料中,并没有提及名叫疏割比讷的神明。「比讷」(Benoth)可能亦即是「巴尼图」(Banitu;「创造者」的阴性形式),后者经常用作伊施他尔的别号。匿甲是美索不达米亚之瘟疫和阴间的神。古他(巴比伦东北二十哩)正是其首要祭仪中心。亚示玛之名出现在阿拉伯之特玛的碑文,和一些亚兰语的人名里面,然而现今对他一无所知。亚瓦如今被考证为阿瓦镇(亚喀得语作阿玛,即东巴比伦的阿玛图)。匿哈和他珥他分别被考证为以拦神祇伊布纳哈札(Ibnahaza)和迪尔塔克(Dirtaq;又作达克达德拉〔Dakdadra〕)。学者认为亚得米勒就是阿迪尔米勒(Addir-Melek)。「阿迪尔」是个称号,意即「大能者」,可以用作称呼巴力,也可称呼耶和华。「米勒」是「王」的意思,可指作王之神。最后,亚拿米勒据信是迦南女神亚拿特(或其对应男性神祇:安)和米勒(经常用来描述西闪族神祇亚他尔的称号)的综合体。现时对最后这两名神祇所知甚少,但部分学者认为他们和摩洛有关(见:利十八21;申十八10的注释)。
十八1~二十21
犹大王希西家
十八1 年代小注 请参看:历代志下二十九章的注释。
十八4 铜蛇和铜块 和合本之「铜块」新国际本圣经按照原文音译作「内胡什坦」(Nehushtan)。这字没有在经外出现,大概是希伯来语青铜(neh]oshet)和蛇(nah]ash)的复合字。紫铜或青铜制造的蛇像在古代近东无数遗址出土,这些显然是祭仪中使用的偶像,通常都是握在神祇手中。主前第二千年纪末叶至第一千年纪,这种蛇像在叙利亚─巴勒斯坦尤其普及。内胡什坦大概是个专司医治的神祇(特别是医治蛇咬),并且可能被视为耶和华与以色列民之间的中保(见:民二十一8~9的注释)。一个著名的铜碗在尼尼微出土,上面不但刻有希伯来人名,更有一条挂在某种竿子上的有翼之蛇。
十八8 击败非利士 非利士的海港自从提革拉毘列色三世年间(主前745~727年),已经被亚述所控制。希西家很可能是在亚述王撒珥根二世战死沙场之后,于主前七○五年向这地区发动侵略。希西家大概是乘亚述虚弱,联合本区的反亚述邦国公然反叛这个庞然大国。他发动攻势的用意是逼使亚述放松对通往埃及商道的控制。但继承撒珥根王位的西拿基立,却成功地在非利士扶立了亲亚述的政府。
十八11 北国百姓被迁往之处 撒玛利亚人被迁往的地方不能完全确定。哈腊是尼尼微东北一个城市和省分的名字。撒珥根在此使用战俘作为劳工建都,这些战俘可能包括以色列人。哈博河是幼发拉底河在叙利亚东部的一条主要支流(即哈布尔河),当地有庞大的亚兰人口。歌散(哈拉夫遗址)是哈布尔河源头附近的城市,并且是亚述比特巴希安河(Bit Bahian)的首府。在歌散出土的亚述档案中,找到了以色列的人名。亚述上几个世纪不断入侵,导致当地人口衰退。被迁移至此的人大概是耕种王室的田地。「玛代人的城邑」大抵是受亚述控制的玛代地区,位于今伊朗西北部。撒珥根在玛代的战役有详实的档案记录。他的碑文记载了被迁来的居民在哈哈尔城堡(Harhar)和基谢苏(Kishessu)重新殖民的历史。这些以色列人应当会在前线负责军事任务。
十八14~16 希西家的贡物 按照西拿基立的碑文,希西家进贡了金子三十他连得(约一吨)、银子八百他连得(约二十五吨)。亚述文献更加详细,宣称希西家必须献上他的女儿、妾、男女乐师、象牙、象皮,和各样其他对象。
十八17 西拿基立的官员 其他译本的他珥探、拉伯撒利、拉伯沙基,新国际本作「最高统帅」、「军官长」、「战地司令」。新国际本译作官职的作法是正确的,在亚述文献中也很常见。第一,「陆军元帅」他珥探(亚喀得语:图尔探〔turtan〕)是首席的军官。他代表王,有时是太子。第二,「太监长」拉伯撒利(亚喀得语:拉伯撒雷希〔rab sha reshi〕)大概是王的侍卫这支独立军队的代表。第三,「酒政长」拉伯沙基(亚喀得语:拉伯撒克〔rab shaqe〕)相信是省长。
十八17~37 西拿基立威胁耶路撒冷 有关资料可参看:历代志下三十二章的注释。
十九2 书记舍伯那 舍伯那是希西家年间一位高级官僚。他曾作王室的「家宰」,其职事不明,但可能是政府中地位最高的大臣。经文多次提及这官职,一系列的官印和它们的封泥都反映其存在(见:耶三十二的附论)。舍伯那后来降级为文书或书记(相信是由于某种丑闻)。耶路撒冷附近发现了一个古墓,其中有部分的人名(结尾是耶和华)和王室家宰的官阶。部分学者相信这是以赛亚书二十二15~16提及的舍伯那之墓。
十九8 西拿基立攻打立拿 立拿位于犹大的萨非拉,城堡拉吉东北八哩;大概是贝达丘废墟或(再往西行5哩的)博纳特遗址。这城筑于泽塔干河畔,把守海岸通往希伯仑的最佳途径,因此极具战略价值。亚述年表描述西拿基立围攻迦特和亚西加,而尼尼微的浮雕壁画主题则是拉吉之围。立拿也是在这附近,显示亚述王正逐步逼近心目中的猎物:耶路撒冷。
_
推罗棱柱上刻着西拿基立打败西希家
十九9 特哈加 特哈加(努比亚语:塔哈尔卡〔Taharqa〕)是埃及第二十五王朝的古实籍君王(主前690~664年在位)。有关古实的地理位置,可参看:民数记十二1的注释。虽然经外文献未有左证,圣经中「古实王」可能是他仍是太子之时所得的称号。他在埃及大事建筑,修筑庙宇,重建孟斐斯(他的首都)、底比斯、纳帕塔(Napata)的城墙,并且在埃及各处留下无数碑文。主前六七四年以前特哈加在黎凡特从事多场战役。该年亚述王艾萨克哈顿进攻埃及,但被特哈加击退。然而艾萨克哈顿三年以后攻取了孟斐斯,埃及王只得向南逃亡。主前六六六年亚述军再度入侵,逼使他逃往努比亚。他在主前六六四年驾崩时仍是公认的埃及王。
十九12~13 列国名单 歌散位于叙利亚,以色列人被外迁至此(见:十八11的注释)。哈兰在歌散以西,在今日土耳其境内,巴利克河河畔。利色(又作拉萨帕〔Rasappa〕)最有可能是叙利亚境内,幼发拉底河畔,埃玛尔以东,马里以西,后来成为亚述一省省会的城市。叙利亚西北部名叫比特阿迪尼(伊甸)的亚兰部落从前被撒缦以色三世(主前858~824年在位)征服,并且被迁往提拉撒定居。后者最有可能是今伊拉克扎格罗斯山脉(Zagros Mountain Range)迪雅拉河(Diyala River)附近的蒂尔亚述里(Til-Ashshuri;意即「亚述人丘」)。哈马和亚珥拔都是提革拉毘列色三世(主前745~727年在位)所攻取的主要亚兰城邦,位于叙利亚。西法瓦音暂时考证为尼普尔南面的西皮拉尼,但叙利亚的沙巴伦仍是另一个可能。希拿和以瓦位置不明。
十九15 坐在二基路伯上 基路伯是有翼的活物,与以色列的约柜和耶和华的临在有关。耶和华在天上出行时,也有基路伯随同(见:诗十八11)。亚述的神话文献称之为卡里布(Karibu),即天使性的代求者。他们在亚述艺术中以各种复合生物的形态出现,有一个或多个面孔(人、牛、鹰、狮),两条或四条腿。进一步资料可参看:出埃及记二十五18~20的注释。
十九23 砍伐利巴嫩的香柏树 以赛亚在此变换措词,意指亚述王西拿基立的自夸。穿越难行的山隘,砍伐高大的树木,以食水供给军队,是主前第九至第八世纪的亚述年表一再出现的题材。西拿基立自称曾经砍伐利巴嫩的香柏树,用来建筑尼尼微的王宫和政府大楼。
十九28 钩上鼻子 这意象在亚述文学和图像中也有对应的例证。叙利亚津吉尔利(Zinjirli)一个石碑描绘艾萨克哈顿用绳拉着穿在唇上的环子,拖带推罗的巴力和埃及王特哈加。亚述巴尼帕又自称曾用尖利的工具,刺穿(以实玛利王)乌阿特(Uate')的双颊,把环子穿在他的颚骨上。同样,以赛亚也是模仿嘲弄亚述的作法。
十九29 农业更新 本节显示农田已被亚述军蹂躏不堪。亚述年表有充足的证据,证明他们是故意摧残敌国的农田。提革拉毘列色三世破坏大马色的办法是砍伐它四周的果园。他的年表形容他攻打巴比伦时,也是进行同样的破坏。即使如此,以赛亚告诉希西家说,正常耕作恢复之前,「再生」的作物依然能够供给他们两年的需要。
十九32 不射箭、不筑垒 亚述王西拿基立在年表中详述他围攻犹大四十六个城镇的经过。他又自称用「土工」围绕耶路撒冷,把希西家困为笼中之鸟。但和其他城镇不同,年表并没有记录西拿基立何时开始围攻耶路撒冷。他继续描述希西家献上的贡物,只是没有明言攻取这城。进一步资料可参看:历代志下三十二章的附论。
十九35 神明铲除敌人 亚述巴尼帕在一个碑文中宣称舒穆伊卢(Shumuilu)的阿拉伯王乌艾特(Uaite)因为没有遵守约中条款,全军被瘟神埃拉击倒。
十九37 尼斯洛 美索不达米亚已知的神明中,没有一个以此为名。这字可能是故意修改的神祇名号,所指的可能是玛尔杜克、努斯库(Nusku),或宁努他。本节所记的事件发生在耶路撒冷之围以后二十年,即主前六八一年,第十个月的二十日。
十九37 亚拉腊 亚拉腊(又名乌拉尔图)是个强大的王国,位于今日亚美尼亚境内凡湖、乌米亚湖(Lake Urmia)、塞凡湖(Lake Sevan)一带。艾萨克哈顿有提及与他争夺王位的兄弟,却没说他们逃到哪里寻求庇护。但他曾经勒令亚拉腊南部舒尔比亚(Shurpia)的王,将逃到当地的亚述人遣送回国,所指的可能就是他这些兄弟。三个世纪之久(约主前900~600年),亚拉腊的几个王国一直是亚述北方的边患。当地的挖掘显示一个繁荣的文明,图像和文学十分进步。
二十3 希西家的祈祷 亚述王亚述纳瑟帕一世(Ashurnasirpal
I;主前十一世纪中叶)在一篇现存的祷文中,以自己忠于女神伊施他尔为由,恳求疾病得医治。他除了形容自己谦卑、虔诚,得神所爱以外,更提到自己忠诚执行的无数礼仪。他又讲述自己的流泪和焦虑,哀求神明施恩医治。希西家的祷文记于以赛亚书三十八9~20;可参看该处经文的注释。
二十7 无花果饼 在乌加列,无花果饼可以是佐料,也可作药用。后期的犹太拉比文学和古典史料(如:老普利尼〔Pliny the Elder〕)都表达了无花果干具有药性的信念。膏药(NIV;和合本:「饼」)有时是供诊断而非药用。药剂敷上一两天后,便可检查皮肤对药物的反应,或药物对皮肤的反应。埃玛尔某个医药文献,就提到了如此使用无花果或葡萄干的处方。这种药剂有助于诊断当如何治疗病人,以及他能否痊愈。
二十11 亚哈斯台阶的影子 这个「亚哈斯台阶的影子」(NIV;和合本:「亚哈斯日晷的日影」)可能是一种日晷。昆兰(死海)古卷中的以赛亚书三十八8,将本节写作「亚哈斯屋顶房间的日晷」。一座埃及出土的房屋模型有两段用来显示时间的阶梯,所根据的可能是类似的概念。但另一方面,这也可能不过是通往屋顶或上层建筑的梯级,在每日某些时分可以看见影子而已。本节的经文没有明言这建筑的用处是显示时间。敬拜天象是另一个可能。但它如果真是计时装置的话,本节就是这种装置在旧约出现的惟一案例。旧约世界从巴比伦到埃及都有日晷的记录,考古证据可以上溯到主前十五世纪。
二十12 比罗达巴拉但 比罗达巴拉但(又作米罗达巴拉但)就是亚述和巴比伦史料中的玛尔杜克阿普拉伊丁纳二世(Marduk-apla-idinna II)。他原是迦勒底比特雅金(Bit-Yakin)部落的酋长,与亚述王提革拉毘列色三世联盟,对抗另一名巴比伦统治者(约主前731年)。十年之后,比罗达巴拉但得了巴比伦的国位,撒珥根二世要到主前七一○年才能把他废黜。比罗达巴拉但再次以地方性迦勒底酋长的身分,作为亚述的藩属。主前七○五年撒珥根战死沙场后,比罗达巴拉但与人合谋发动叛乱,以求摆脱亚述的统治。列王纪下的事件大概就在这时发生。希西家对抗亚述统治的行动,显示他与比罗达巴拉但政策一致。这位巴比伦酋长废了亚述所立的巴比伦王,自己在邻近的博尔西帕执政(主前703年),但在同年被亚述的新王西拿基立所废。比罗达巴拉但逃到以拦,不久便客死当地。
二十一1~26
犹大王玛拿西
有关本段的资料,可参看:历代志下三十三章的注释。
二十一13 线铊 准绳和线铊是古代近东各处用来建筑泥砖房屋的常见工具。测量地皮所用的是准绳(绞绳、细绳、线)。总建筑师用锡或石块作为坠子的线铊,来检验房屋的建筑是否合格。
二十一18 乌撒的园 乌撒园的位置未能确定。部分学者臆测这园是在戴维城东,西罗亚村的坟场里面。但乌撒可能是患了痲疯的犹大王乌西雅的简称。这可能是乌西雅的私人园子,后世君王继续使用。
二十二1~二十三30
犹大王约西亚
有关本段的资料,可参看:历代志下三十四章的注释。
二十三1 长老的作用 长老(族长式的家族首领)是早期的以色列支派组织中的要角,他们到了王国时代显然仍有其功用。得到授权治理地方性社团的长老,在王国的政治领导上依然扮演一定的角色。巴比伦城市的长老,亦同样扮演着维持稳定和在社群中制定法律等有限的角色。但这些人并不主动干预朝政,因为控制国家权力基础、经济、军队的,都是中央政府的君王。
二十三2 公开宣读文件 即使在发明字母之后,古代近东大部分人都仍是文盲,因此公开宣读文件有其重要的功用。亚述史料记载传令官在城门向群众宣读王室的公告。
二十三3 站在柱旁 王站在柱子旁边(犹太史家约瑟夫作平台)。这可能是圣殿中专为君王而设的直立建筑。古代近东其他地方并没有明显的对应惯例。
二十三4 天上万象 敬拜天上万象所指的,是在大部分古代宗教中都占了首要地位,对天体神祇(日神、月神、金星尤然;巴比伦宗教分别名为沙马士、辛、伊施他尔)的崇拜。这些神明掌管历法与时间、季节与气候,被视为最具力量的神。他们为观兆者提供征兆,并且从天上观看万有。主前第二千年纪末叶编纂完成的天兆大全《埃努玛、亚奴、恩里勒》共有七十块泥版,作为参考典籍几达一千年之久。这时期的以色列封缄印章显示天体神祇十分普及。美索不达米亚的占星家已经设定了很多星座(其中不少经希腊传入西方之后,今日依然沿用),但黄道十二宫的分界,这时仍未发明。进一步资料可参看:历代志下三十三5的注释。
二十三4 汲沦溪到伯特利 汲沦溪是在戴维城的东面。伯特利则在耶路撒冷沿大道北行十哩之处。截至一个世纪前,北国亡于亚述之时为止,伯特利一直是金牛犊神庙的所在地。约西亚又污秽了当地的坛(15、16节),因此把这些污秽宗教对象的灰倒在这里最是合适。
二十三5 拜偶像的祭司 「异教或拜偶像的祭司」(希伯来语
komer「科默尔」)在古代近东──特别是亚述──有很多对应的案例。来自加帕多家的旧亚述文件(主前2000~1800年),以及亚述王桑希阿达德一世年间(主前1814~1781年在位)的一篇马里文件,都曾经提及「孔卢」(kumirtu)祭司。在亚述王亚述巴尼帕(主前668~631年)的一个碑文中,一位阿拉伯王后被冠以「孔米尔图」(kumirtu)女祭司的尊号。此外,主前第一千年纪时亚兰语也是称祭司为「孔拉」(kumra')。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本节所提的,是在崇拜巴力、亚舍拉等西闪族神明之神庙中服务的祭司。然而也有学者相信这些人是叛教的耶和华祭司。
二十三6 将灰撒在坟上 乌加列文献也曾使用「烧、磨、撒、喝」四部曲,作为一个神祇被彻底摧毁的表示──每个具破坏性的行动都已展开。将灰撒在坟上对偶像而言是最终极的污秽。
二十三7 娈童 「娈童」一语的希伯来语原文(qedeshim),是「称圣的男子」的意思。现时对这习俗所知甚少,但按照被谴责的彻底程度,很可能和祭仪娼妓有关(见:申二十三18~19)。亚喀得语和乌加列语也有同源的字眼,但其功用也不明确。字根的意思是在礼仪上洁净。在亚喀得语中,qadishtu 是具有特殊地位的女子。她在庙宇中担任特定的职务(收生婆、乳母、奉献在庙中事奉神祇的人),但这些职务没有一个和性欲有明显的关系。乌加列的情况亦大致相同。他们在本节中遭受谴责,可能与他们事奉外邦神祇有关。
二十三7 为亚舍拉织帐子 这些女子所织的显然是某种用来装饰亚舍拉像(或柱)的外罩或服装。织或绣衣服给神像穿着,在美索不达米亚是已知的习例。
二十三8 污秽邱坛 在圣地执行遭禁的祭仪,能使圣地污秽。利未记一书概述了如何保持耶和华圣地洁净的律法。有些事物所以能够污秽圣殿,是因为它与耶和华的临在互不兼容。导致其他神祇之神庙污秽的,或许是不同的活动。然而也有一些共通的活动,能够产生污秽的效果。圣地若被用作坟场(见14节)或厕所(见十27),就会永远污秽。
二十三8 迦巴到别是巴 迦巴(今名贾巴)是便雅悯境内一条小村,约在耶路撒冷以北六哩。当地未曾进行挖掘,但表层勘测结果显示有铁器时代的遗迹。这地与密抹在司文尼干河的峡谷两岸遥遥相对,俯瞰从北面通往耶路撒冷一带,横越这深谷的战略性渡口。其功用大概是兼为神庙的边城。在本节中,与犹大最南的城市别是巴相对。考古学家在当地发现了一个拆散了的有角祭坛,可能是在约西亚年间被毁。无论如何,这句话清楚显示约西亚在犹大全境中(自北至南),清除了一切外邦崇拜的活动。
二十三8 城门旁的邱坛 但城的柱像是在城门口内的神庙中发现,并能清楚看见有献上还愿祭的痕迹。学者相信这些柱像是代表某些被以色列所攻取之城市的神祇。若然,这祭所还的就是向这些神明所许的愿(可能是帮助以色列人倾覆与他们作战的城市)。有关柱像的进一步资料,可参看十七章10节的注释。
二十三8 乔舒亚的门 乔舒亚的门并没有在其他经文中出现,其确实位置不明。它可能是耶路撒冷其中一个城门的别名。这门大概是邑宰的门;邑宰在城市政府中是地位最高的官员。一个主前七世纪的犹大印章,上有刻着「邑宰」字样的椭圆徽饰,并有令人联想到亚述标志的艺术背景。
二十三9 吃无酵饼 本节译作无酵饼的字眼可以泛指素祭,也可以是指逾越节庆典中食用的无酵饼。由于酵与变质有关,因此被视作不洁净,大部分圣礼都使用无酵饼。
二十三10 欣嫩子谷、陀斐特、摩洛 「陀斐特」是以儿童为祭献给摩洛神的祭仪场所。这个希伯来字眼大抵是指放置儿童的火炉,它在乌加列语和亚兰语中的对应词汇是「炉、灶」的意思。学者相信陀斐特是在欣嫩子谷的边缘,未与汲沦溪谷会合之处。按考证欣嫩子谷是戴维城西南面的拉巴比干河(Wadi er-Rahabi)。很多学者认为摩洛是冥界的神祇,源自迦南的祭祖礼仪。一个主前八纪的腓尼基碑文记述基利家人与敌军作战之前献祭给摩洛。摩洛一名似乎与希伯来语动词 mlk「统治」有关。给摩洛的祭是在巴力的设施献上,可能表示摩洛是巴力以及其他神祇的别号(耶三十二35)。
二十三11 献给日头的车马 亚述在重要仪式中使用白马,其诸神系统中的重要神祇亚述神和辛神都与之有关。白马要在某个神祇的脚前奉献。并且好几个亚述神祇在节期之时都要乘坐马车。在亚述神话中,太阳(神)乘坐马车横越天际,驾车者名叫拉基布伊珥(Rakib-il)。从本节的混合宗教角度看,耶和华大概被人当作是太阳神崇拜,祂所乘坐的就是这些车马。反映本节的考古证据,包括一些设有日轮的铁器时代马像,和刻在他纳出土之祭仪台上的一匹背着日轮的马。这马与作为底座的金牛犊,和作为脚凳的约柜,在意象上也有共通之处。三者都是宝座的代表,不是神的代表。
二十三12 亚哈斯楼顶 楼上的房间(和合本:「楼顶」)通常用作听政室,换言之,本节所述的地方都是宫中显眼的地方。
二十三13 邪僻山 在希伯来文中,「邪僻山」一语大概是个双关语,与「膏油山」或「橄榄山」相对。这山肯定是今日阿拉伯人的西珥万村旁边崛起的小山。
二十三13 所罗门王的偶像 所罗门王为外邦妃嫔所筑的设施,包括供她们崇拜自己之神的偶像和神庙(见:王上十一5~7)。
二十三14 充满人的骨头 将人骨堆在废物堆上的用意,大概是防止有人尝试检回这些对象。其根据是对触摸尸体的禁忌(见:民十九11的注释)。
二十三16 掘尸 约西亚在此应验列王纪上十三2的预言。无论是美索不达米亚还是以色列,十恶不赦的罪犯皆不得埋葬,其尸骨不是火烧就是被弃于野外。这是最悲惨的命运,因为他们相信灵魂和肉体是缠结不可分的(进一步数据见:民三12~13;书八29的注释)。尸骨一旦被毁,这人亦不复存在。
二十三 21~30 庆祝逾越节 参看:历代志下三十五章注译。
二十三31~35
犹大王约哈斯
二十三31 年代小注 约哈斯短短三个月统治的开始和结束,都在发生在主前六○九年。这时正值亚述帝国在哈尔兰覆亡不久,埃及和巴比伦即将开始激烈争夺近东霸权之时。
二十三33 与埃及的关系 亚述在主前六一二至六一○年崩溃之后黎凡特地区变得很不稳定。埃及和巴比伦为本区霸权激战。主前六一○至六○九年时,埃及显然有意为亚述余下的惟一重镇哈兰解围,但不能成功。犹大王约西亚试图阻止埃及入侵叙利亚,但在米吉多负伤,后来因伤致死。本区的权力真空,令犹大成为埃及的附庸国(主前609~608年)。埃及一度受耽延后,四年之后北上迦基米施与迦勒底军会战,但却一败涂地(主前605年)。主前六○一至六○○年迦勒底乘胜进军埃及,但却伤亡惨重。无论如何,犹大只有一段短时期在埃及治下。
二十三33 哈马地的利比拉 利比拉(现代的泽拉遗址〔Tell
Zerr'a〕)是叙利亚奥朗底河畔之加低斯附近的行政军事重镇,约在亚兰都城哈马以南二十哩。主前八世纪时亚述曾于此地建筑城堡。后来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以之为西方战线的大本营。
二十三33 强制犹大朝贡 本节的金额远不及希西家必须缴纳的罚款(银子三百他连得、金子三十他连得;王下十八14)。金(七十五磅)银(七千五百磅)的比率也有不同(从前是10比1,如今是100比1)。
二十三34 更改名字 他的名字只作出些微的更改。名字中神名构词(theophoric)的成分由「以利」(神明的统称)改为「约」(即耶和华)。新名大概与向新宗主立誓效忠有关,亚述诸王也有这习惯。在一代以前,亚述王亚述巴尼帕把森美忒库一世(Psammeticus I;法老王尼哥的父亲)立为地区性统治者时,将他名字改为纳布舍齐班尼(Nabushezibanni)。留意但以理等四人的名字也被更改(但一6~7)。
二十三36~二十四7
犹大王约雅敬
二十三36 年代小注 约雅敬在位的十一年是主前六○九至五九八年。在这期间,巴比伦在埃及边界打了一场激烈的战争,但不分胜负。双方军队的人数都严重损耗,迦勒底王尼布甲尼撒无力进攻埃及。这可能是助长约雅敬背叛巴比伦的因素。
二十四1 尼布甲尼撒与约雅敬 尼布甲尼撒二世主前六○五年在迦基米施之役大胜埃及之后,于同年登上巴比伦的国位。从那时开始,约雅敬大部分的在位年日一直是巴比伦的藩属。《巴比伦年鉴》指出这场战役以后,迦勒底人从埃及手中夺取了黎凡特地区的控制权。此后尼布甲尼撒试图乘胜侵略埃及(主前601~600年),迦勒底却似乎因此元气大伤了一段短时期。这一点可以是促使约雅敬与埃及联盟的原因。尼布甲尼撒的反应是开动西方的守备部队攻打犹大,约雅敬成为枷上战俘(见:代下三十六6)。圣经记载他卒于犹大,似乎显示他得免被掳的厄运。
二十四2 入侵的军队 迦勒底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闪族语系的民族。从主前第一千年纪初期开始,亚述记录已经记载他们是巴比伦地的居民。我们最熟悉的亚兰人来自以色列北方的亚兰邦国,但除他们以外,尚有东亚兰人。这些闪族语系的人种在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谷广泛居住,并且经常与迦勒底人一同出现。迦勒底人似乎主要在城镇居住,亚兰人则是半游牧民族。按照巴比伦的史料,摩押人和亚扪人是巴比伦的属国,因此有责任派兵协助攻打悖逆的邻邦。
二十四7 巴比伦对埃及 尼布甲尼撒二世在迦基米施之役击溃埃及之后,试图于主前六○一至六○○年乘胜追击,侵略埃及。双方在埃及小河(大概是尼罗河三角洲区域东缘的阿里什干河)会战。战况显然十分惨烈,尼布甲尼撒的军队未能攻克埃及。然而巴比伦军却成功地在黎凡特重新集结部队,发动攻势。埃及无力反抗。
二十四8~17
犹大王约雅斤
二十四8 年代小注 约雅斤短暂的任期包括主前五九八年最后一个月,和五九七年头两个月。由于约雅斤似乎是在尼布甲尼撒军队即将抵达耶路撒冷之时登基,挑衅巴比伦西行的应该是他父亲约雅敬。
二十四10~11 五九七年耶路撒冷之围 迦勒底人在主前五九七年攻打耶路撒冷,作为对犹大叛乱的响应。按照《巴比伦年鉴》的记载,围城的时间是三个月,即大概是约雅斤作王的整个期间。尼布甲尼撒虽然在年表中将胜仗归功于己,却没有亲自督兵,反将这责任交给手下大将。城这么容易被攻取可能是因为当时是冬天,粮食短缺。城中人口则比平常为多,因为犹大其余地方的人都到耶路撒冷来避难。
二十四12 约雅斤被囚 犹大迅速投降可能是巴比伦人颇为宽容地对待犹大人的原因。亚述和巴比伦对待叛盟国王的惯例是把他们外迁。巴比伦(或亚述)认为他们是违背效忠誓言的统治者,处以适当的惩罚。征服者通常会另立尊重他们利益的人为王,这人通常来自同一王族,为百姓在政权交替上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二十四14 外迁 现存的巴比伦记录虽然没有提及外迁策略,可以假定的是他们在某个程度上承袭了亚述的行政方针。一般的政策是掳走有势力的人(有钱人和军队)和熟练的工匠──在巴比伦可以廉价雇用这些人。「极贫穷的人」若非无用,就是不会构成威胁,因此可以留在犹大。
二十四17 更改名字 玛探雅和约雅敬一样,也被巴比伦强制改名。《巴比伦年鉴》只说尼布甲尼撒二世立他所撰择之人为王,并且这是一个「合他心意的人」,换言之这人已经被巴比伦人所「驯养」。巴比伦人为王所起的,和往常一样是个希伯来语的名字,这样做对他们最是有利,因为不会激起暴乱。
二十四18~二十五26
犹大王西底家和耶路撒冷之陷
二十四18 年代小注 犹大国最后一位君王西底家于主前五九七至五八六年在位。当时统治埃及的是尼哥二世(主前601~595年在位)、森美忒库二世(Psammeticus
II;主前595~589年在位)、阿普里斯(Apries;主前589~570年在位)。统治迦勒底帝国的则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主前604~562年在位)。
二十五1 耶路撒冷之围 巴比伦人于主前五八七至五八六年围攻耶路撒冷所筑的垒,显然是攻城「墙」而非惯常的坡道。亚述史料描述艾萨克哈顿于主前六七二年,征服凡湖以南之乌拉尔图王国舒尔比亚(Shurbia)时,所用的也是同样的器械。
艾萨克哈顿形容他的部队「攀过攻城墙作战」。攻城墙大概比城墙为高,攻城的士兵才能爬到守军的城墙之上。正如主前七○一年亚述王西拿基立之围一样,巴比伦也是有系统地歼灭犹大全地的城堡;拉吉是其中一个(见:耶三十四7)。铲除耶路撒冷周围一切军事威胁的另一个原因,是阻吓埃及不得干预。
二十五4 突围军队 按照上文下理,可以假定这句难以翻译之经文的意思,是王与他的卫士试图往东逃走。「一切兵丁」可能是指攻破防线入城,促使西底家逃亡的巴比伦士兵。
二十五5 耶利哥平原 王所走的是亚拉巴的路(见4节),即从耶路撒冷通往耶利哥的道路。耶利哥位于约但河裂谷的草原地带。耶利哥平原是耶利哥城东面平坦干旱的空旷地带,因此他们逃跑没多远,便被巴比伦军轻易捕获。
二十五7 西底家的待遇 在古代近东,失明是悖逆奴隶(甚至属国君王)普遍得到的待遇。亚述的藩属条约对将来违背效忠誓言的人,亦宣告同样的咒诅。其他亚述史料则提到盲掉战俘一目,使他可以作为劳工,但失去作战能力。西底家被囚于「刑罚之家」,这是亚述语中「监狱」的对应字眼。
二十五8~10 耶路撒冷失陷 巴比伦军司令尼布撒拉旦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的一个大臣名单中,被称为「膳长」。「膳长」和「酒政长」一样,都是亚述和巴比伦高官的古称。这些人经常受遣担任外交或军事任务(例如拉伯沙基就是西拿基立的酒政长;王下十八17)。
尼布撒拉旦的责任包括拆毁耶路撒冷,押解犹大的达官贵臣前往处死(8~12节、18~21节),几年之后再把一批犹大人掳走(约主前582年;耶五十二24~30)。尼布撒拉旦按照亚述和巴比伦的惯例,拆毁了城中的主要公共建筑物和防守之用的城墙,使之不能抵挡进一步的攻击。
二十五13~17 耶路撒冷遭劫掠 列王纪下的材料大概是抄录自今已佚失的犹大圣殿官方记录。这些器皿的制造记于列王纪上七15~50,可与本段参较。大批铜器可能是战利品清单。
列王纪下第七章中本段没有提及的对象,可能多年以前已被送往亚述(例如按照王下十六17,十二只铜牛已经被亚哈斯王贡献给提革拉毘列色三世)。巴比伦史料没有包括犹大掠物的总目。
二十五22 省长 基大利可能从前曾经是西底家王的臣子,因为在拉吉出土的一个主前七世纪末之印章戳印,上有「王室家宰基大利是属」的字样。但这印章可能是属于同时代的另一个基大利的(见:耶三十八1)。此外,基大利一名又出现在亚拉得出土的一块陶片上。这人大概是耶路撒冷「亲巴比伦党」中的要员。
巴比伦和亚述一样,都是希望能够在犹大建立一个大力支持巴比伦的政治核心体。但和亚述不同,巴比伦人并没有把帝国其他地方的人迁来犹大,在此重新殖民。
二十五23~25 米斯巴 作为犹大残余部分首都的米斯巴,是耶路撒冷北面约八哩外,占地八英亩的城址。有关这城较早期的历史,可参看:塞缪尔记上七5;历代志下十六6的注释。近日重评在此的挖掘,确认了这时代的文化层。在此出土的文物之中,包括一个属于「王的仆人雅撒尼亚」的印章,这人可能就是本章第23节中提及的雅撒尼亚。
二十五27~30
约雅斤得释
二十五27~30 在巴比伦的约雅斤 约雅斤被掳后三十七年是主前五六○年。以未米罗达(巴比伦语作阿默珥玛尔杜克〔Amel-Marduk〕,意即「属玛尔杜克的人」)在主前五六二至五六○年统治巴比伦。他是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儿子暨继承人,被尼里格利萨(Neriglissar)所弒,兼夺其位。他短暂之统治只有极少史料存留于世。以未米罗达赐给约雅斤的是「座中之座」,显示巴比伦还有其他被囚的君王。恩格尔棱柱(Unger Prism)上记录了以未米罗达任内被囚君王的名单。推罗、迦萨、西顿、阿尔瓦德(Arvad)、阿尔帕德的王都榜上有名。巴比伦的食物配给名单亦有提到约雅斤的名字,显出他确实是与巴比伦王同席吃饭,进一步证实了圣经所提供的数据。